Sunday 25 December 2011

李純恩攝影籌款

喺置地廣場散步,睇到不少靚牌子靚貨,但唔係我地呢啲人捨得買嘅,不過望吓櫥窗,想像購物之爽,都係賞心樂事,手錶廣告有云:「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左丁山連擁有也不在乎,有得望吓已經滿足。香港闊太,內地富婆等有錢人隨街都係,啲名店其實唔想左丁山呢類人行入去阻住晒。
行行吓行到太子大廈,見到李純恩正在等候朋友,佢立即叫左丁山去睇佢嘅攝影展覽。李純恩係攝影發燒友,平時在香港唔寫稿之時,就鍾意周圍去影相,呢日出街揸住嘅唔係相機,而係 iPad,有乜作用呀?李純恩話:「你要學嘞,我依家寫稿用 iPad,下載咗一個軟件,叫做 FastFinga,係手寫板,用手指寫好,立即 E俾報館,方便妥當。」咦,上星期在馬場沙圈見到張志剛,佢揸住個 iPad II,佢話用以睇投注賠率,無以尚之,寫稿又掂,但佢簡單到用手指寫落 Notes,然後 e-mail,報館大概唔駛再打字,更方便。唔怕食指指頭痛嘅咩?李純恩與張志剛都話唔會,睇嚟左丁山或者要學習吓。
講番攝影,李純恩話佢出版咗一本攝影集,名叫《生命色彩》,為不少朋友造像,包括高錕夫婦、金庸、黃永玉、楊凡、張敏儀、倪匡、林憶蓮、潘迪華等等,加上不少風景人物圖片,遍及大江南北以及倫敦街頭、吳哥窟、澳洲國家公園、京都街頭,四處捕捉人物剪影,呢本影集由 Nikon資助,出版主要目的係為高錕慈善基金籌款。高錕基金由高校長之校友及友好組織而成,成立目的係為腦退化病患者及家屬提供協助。據一啲資料, 65歲以上長者,一成人患腦退化症、 80歲以上患病機率係兩成,頗為嚴重,除患者受影響之外,照顧患者之家人有時會搞到心理生理都十分疲累。高錕校長大概係香港知名度最高嘅一位腦退化長者,大家都願意為佢奔走效勞,籌集善款以幫助其他腦退化病人。李純恩知道之後,將佢歷年拍攝嘅人物圖片挑選結集成書,由 12月 20日至 25日在海港城海運大廈展覽大堂展出,賣書款項悉數捐予高錕慈善基金。

23/dec/2011

《蘋果副刊》

左丁山

Monday 12 December 2011

又痕又怕痛

嬌生慣養的朋友,對流浪劇場觀眾的精力讚歎不已,這裏去那裏去朝秦暮楚,看完芭蕾聽水磨調,強迫行將就木的皮囊適應時差,行徑跡近拳頭大過髀的超人。我倒從來不覺得有什麼稀奇,論旅行的頻密,有張敏儀這樣的全職「空中小姐」在左近作不倦示範,誰還敢展覽自己寒醜的飛行里數;說到東奔西撲的辛苦,在台下當印印腳的大爺罷了,只要量力而為戒絕貪婪惡習,也實在不必啟動特異功能應付。反而粉墨登台的表演藝術家值得欽佩,像這次來巴黎參加中國戲曲節的上海越劇院,十一月二十號才在香港演畢《韓非子》,二十九號就在法國演《西廂記》,顧曲周郎起碼有一星期時間養息,他們返到基地尚未回氣便要重新打點再出發,舟車之顛簸豈可同日而語。

這台《西廂記》一切從簡,首先順應主辦當局「演出時間不可超過兩小時三十分」的要求,連告密的歡郎也刪掉了,唱段單單保留最精彩那些,插科打諢的悉數略去,因為對劇情熟悉,追蹤古代處女又痕又怕痛的曲折心理完全沒問題,老外不做功課,活該一知半解。其次,運送佈景工程浩大,乾脆只帶不能沒有的道具擺設──整齣戲唯一具實際功用的裝置,是後花園那面阻隔才子和佳人產生肌膚之親的牆,本來就不在舞台出現的,其餘陪襯的亭台樓閣根本可有可無。這樣一來,復古的刺繡服裝更突出了,雅緻的顏色被黑底托着,漂亮到前所未見──上越剛在文化中心搬演的《紅樓夢》也復刻了古早版戲服,鼓掌鼓掌鼓掌!


12/dec/11

《蘋果副刊》 邁克

Saturday 10 December 2011

吃 魚

倪匡兄想找老酒的消息,我一放出去,大家爭着替他找,黎智英來了幾瓶,張敏儀也發掘了一些。
好友雷蒙,更在他一些親戚處找到,還用當年買下的價錢轉售,用來贈送喜歡的作家,真感謝他。
翻開舊箱子,我也有幾樽,送了過去,倪匡兄見到了,大感驚奇:「這種白蘭地已世上罕見,不能收。」
我笑着說:「你就喝了它吧!」
「不行,不行。」他搖頭:「這樣吧,等到機會,一塊乾掉。」
真夠朋友。
日前,有大好消息,倪太那難治的病,竟然奇蹟性地醫好,恢復得快,人已和病前一模一樣地健康,只是有點遺憾,那就是有些記憶已從腦中消除,對於生病的那段日子,一點印象也沒有。
「像電影的剪接,痛苦的那一段一刀剪掉,好極了。」倪匡兄說。
我們一群老友,聽了也替倪兄倪太揑一把汗。
乘倪匡兄高興,我即刻提出:「那麼再一塊做一個清談節目吧,有白蘭地酒商資助,要喝多少好酒都得。」
「倪太病好了,我喝什麼酒?」他咬了我一口。
說得也是,不做就不做吧,只要見他們夫婦快樂,說什麼都好。
「那麼可以出來吃飯了?」我又問。
「當然可以。」倪匡兄笑了:「我前些時候不跟你們吃飯,是因為我愁眉苦臉,誰喜歡見到這種人呢?既然一切都過去了,好,明天就去吃魚。」

29/nov/2011

《蘋果副刊》

蔡瀾

楊凡

有句話說: beauty is only skin deep.
絕不。美麗並不膚淺,美麗不止於皮相。可是文字能夠美麗,就不簡單了。
張愛玲愛看小報,為的就是今天的副刊吧。後來她在美國大綑大綑收的書報大概就是這些。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律師,只買星期日《蘋果》,只看《蘋果樹下》,只為董橋。董先生那一爐線香把《蘋果樹下》一群薰得沉醉,半睡半醒,忽然來了個分花拂柳的楊凡,有如驚夢!那段期間,說是奔走相告並不為過。人人問有沒有看楊凡?

這對長期寫的朋友好像不公平。可是副刊才俊多年來已成為自己人,大概不介意貪新不厭舊。
電視劇《她從海上來》有一個鏡頭我喜歡。演胡蘭成的趙文瑄躺在椅上第一次看張愛玲,如在今生今世中形容,看着看着就坐起來了。楊凡筆下那些俊男美女,令星期天的油墨也透着花香。
成書之後從頭再看,才真正知道,如他所說,是一本有感觸的書。一生跑遍世界與電影苦戀。少年時與兄長大吵,沒飯吃也要拍電影!在荷里活做臨記,那時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我的電視師傅音樂大師林樂培,今天八十五歲,常常提起當年在荷里活做臨記是多麼寶貴的經驗。楊凡可真是浸過來的。後來單身匹馬走康城,巧遇孫寶玲和法國電影眾生,令人看得津津有味。楊凡偶成此書是因為驚覺自己已成懷舊文物。的確,要從小看遍中外電影、戲曲,從第一影室走來對圈中人事熟悉的過來人才有充份共鳴。
楊凡的筆友日子多令人嚮往。他第一個取得簽名照片的是美國明星尊格溫。超級美男子。他來港那一年,我到告士打道舊麗的大廈找人帶我去取簽名。還拍了照片。他很高,我站在他面前像個小孩子。楊凡,找到的話給你看。

唉,如果找到的話。
那時我上中學,為甚麼和你一樣喜歡《 Back Street》(芳華虛度)那樣冷門的電影?到現在還記得蘇珊希活在片末那張臉。
還有,我也見過孫寶玲,去過她那幽魅的余氏古堡,看過一些半懂不懂令人懸念的迷的片段。
多少年來,和楊凡擦身而過,誰也不是誰的那一片雲,影淡風輕。多少年來,在各自的軌跡上繞着地球轉,忽然在一個交會點上發現他已變成一杯醇酒。以前在遠處看他的飛揚不羈,現在看見他眼中筆下的慈悲。世路已慣,以前的中場蝴蝶現在不喜歡多人的聚會。我倒是現在才知道他當年的進取,不是不值得欣賞的。爭取到那麼多珍貴的時刻,才有今天的寶藏。他明顯地非常勤奮,對長者用心。隨侍張大千黃永玉胡金銓不是人人做得到,想想多難得!我連問何佐芝先生威廉荷頓的軼事都不敢呢!
有個傳說,楊凡賣一幅名畫拍一部戲。 Wow!張婉婷羨慕地話自己只是餐搵餐食。可是鍾楚紅早就說導演用的是辛苦錢,肯為他拍特別宣傳照。
不管怎樣,楊凡和電影的愛情比較華麗。他形態像貴公子,不是賈寶玉,是《源氏物語》的光之君,會舞。
你知道水仙花本來就是美男子。
有沒有見過他偶然用手指托腮?還有把那豹皮襯裡的黑大衣一揚,轉身?
可是你要好好看完這本書。在後面那兩頁藍色調子裏,他承認那個無所畏懼的年輕人內心徬徨、無奈。才二十多歲自信十足的外表,克服一切走到今天,有幾許淒清?
楊凡最近在路上遇到一個攝影師,叫他不要再拍電影,給自己留一些尊嚴。這大概如利刃穿心。他倒是寫下來,還牢記住了,理性地沉寂。

其實那人錯了。他大概聽說楊凡的題材偏鋒票房慘淡才這樣以為。其實有多少人能忠於畢生所愛?只計付出不計收穫,永不言悔?拍那些甚麼甚麼大業才有尊嚴嗎?毛尖上星期引一些中西聯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I would rather be a gay!
這才是楊凡,他自己的唯美鴛鴦蝴蝶派教主。
楊凡不談政治,但他隱隱然有些失傳已久的莊敬自強因子。不明的話請看《淚王子》,他為甚麼會拍?像林夕寫《六月飛霜》,硬是不肯改為二月或十月,禁就禁吧。文化人,許多時從小處見真心。
楊凡自序說一路上忘記感謝許多人。真的,那是揮揮衣袖不帶雲彩的歲月,他是個向前闖的美少年,沒有人怪他。陸離不是到今天還偏心你嗎?看見你用筆揮出彩霞滿天,奼紫嫣紅,開心還來不及呢。
只有楊凡能寫楊凡。古蒼梧正好說了,如杜麗娘自畫丹青。有幸不用埋在梅花樹下,白白等幾年。
柳生們還在等回生呢。多謝鄧小宇,楊凡時間只是中場時間。珍芳達七十三歲寫的才叫 Prime Time!
又要引毛尖上周的精句了。
雕欄玉砌應猶在,
Baby baby one more time!


04/dec/2011

《蘋果樹下》

半山之居驚鴻一瞥

這些年,他在湘西鳳凰老家及北京萬荷堂居住的日子比較多,專心的繪畫,寫自傳,如同與歲月賽跑一般,未曾消失的只有與日俱增的創作激情如奔泉狂流一發不能收。好消息是聽說寫到三歲已三十多萬字的自傳,現在已寫到了十歲,已有六十多萬字了,看來這三部曲的自傳第一回合已到了殺青階段,記憶力那麼好,童年往事記得那麼分明,一樁一件歷歷在目,下筆不能自休可以想見。
在香港只有短暫的停留,接着到廣州做銅雕陶器,再赴上海參加巴金紀念館的開幕,親眼看着自己手繪的六呎巴金巨像安放,轉眼已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卻是一刻也停不下來。
黃老師堅決推辭到外面去吃飯,說是偶然進了一次城,只覺置地廣場堆滿了名牌手袋,而中環金舖的顧客不是一件一件的選購而是一大把一大紮的搬運搶購,才幾年他已用一個外來者的眼光看自己熟悉的城市巨大的轉變着。
而黃家的孩子,黑蠻與黑妮也都是藝術家,在最耀眼的光芒之下,桃李不言,也卻能各自發出異彩。在張敏儀幾次央求之下,黑蠻才靦腆的搬出來讓我們窺一窺他的幾幅近作,仍是他拿手的香港主題、城市風貌,無論是中環尖沙咀灣仔有電車駛過的鬧市,在暮色中如無聲的影片劃過了今日我們所居住的城市,每一筆每一劃勾勒中見紮實功夫,明暗細節的處理一絲不苟,應該欣賞得更久,卻驚鴻一瞥的又被他收起來。
黃老師嘴角泛起笑容,忽然的沉默了下來,仍然無一字一句讚語,只是誰也知道一切盡在不言中。


20/nov/2011

《蘋果副刊》

蔣芸

Thursday 3 November 2011

前 塵

每個星期天的《蘋果樹下》整兩版,我通常都存下來,有空時慢慢看,細味人生。
沒想到七月三日,在楊凡和張敏儀(口述)的文章中,有我一份。都是前塵往事,看了,百感交集,腦海中忽地湧出很多很多人,我懷念的親人、前輩、故友、上司、同儕……認識的和不認識的。
在香港自由地成長和創作,不少人給我機會、指引、讚賞、批評,努力一步一步走來,不言「謝」,在心中。每當回首,我發覺自己沒什麼其他本事,只是個「賣夢的人」,一管筆一叠稿紙,自食其力,寫得很快樂。
見楊凡提到徐楓、《霸王別姬》與尊龍擦身而過的恩怨,都廿二年了,張國榮也辭世了,驀地有種微妙的感覺,我與尊龍素未謀面但謝謝他一度想演程蝶衣─雖然電影最詭異之處是「角色會自己去找演員」,才陰差陽錯。
還有張大姐憶念三蘇叔叔之際,我也想起他過身後某晚,一個人跑到雲峯大廈靜靜地給前輩燒一書一信的情景,恍如昨天。
生命中所有片段板塊組成了你我。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是:珍惜、感恩、不忘本。不算大道理,與大家分享─每個讓你進步的人,都是貴人。

6/jul/2011

《蘋果副刊》

李碧華

踏上成功路

一個男人愛四個女人,一個女人愛兩個男人,在出自我手的小說中,讀者完全不反對。這讓大家知道,只要你寫得真,讀者一定接受的。寫作,哪兒有絕對的道德標準?只要來得自然到非發生不可,讀者及書評人都會覺得是情理之內,意料之外的。


情之所至,心為誰開?我並沒特意編排過《為我而生》的女主角主動地讓第二男主角上她的床,可以說得是他們兩個都想這樣子的。不用我操心,他們自己已經做了。張敏儀戲謔道:「《為我而生》每一頁都是床。」我說:「是你專門挑那些頁看而已。」
那本厚厚的小說是我在一九八九年九月,學生逃亡,「六四」屠城之後開始寫的,那時我很激動,小說也以學運為遙遠的大時代背景,以我無限的悲慟而寫的。文人沒有巨大的心靈激蕩,就不會寫得出令人看了掩卷神傷,眼淚滴在火焰中的書。
翻看一九八八年我住在巴黎時的小小日誌,要是沒有了「六四」,我應跟男朋友分手了。在巴黎那個月我身體不好,情緒也不好,整個人軟弱無力,很想男朋友過來帶我回家。有時算錯了時差,他會怒吼一聲:「你知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你吵醒我幹什麼?」本來盼望得到憐惜,卻換來兩句臭罵,是時候分手了。
陰差陽錯,是學運把我們再縛在一起的。一夜,林青霞、秦漢、我和男朋友在查良鏞家裡吃晚飯。查先生問秦漢:「你什麼時候才向青霞求婚?」大概未到一秒之後,秦漢答道:「等中國有了民主的時候。」中國有了民主的時候?我們眼睛都楞大了。青霞沒說什麼。回想,青霞毫無惱意,他們那一雙的感情狀況我們根本不清楚。
離開了查府,我的男朋友開車,他倆坐在後面,經過新華社,看見好些人坐在草坪上抗議,我們四個好像有默契似的,馬上停車走到草坪上一齊坐下。現在我才醒起,他們那時合也好、分也好,無論如何都心有靈犀的了,還用猜對方的意願嗎?我和男朋友不也是一樣,感情處於死又不死,活又不活的狀態嗎?外人何曾得知?
《為我而生》不用我在這兒推銷了,世事和感情的變幻,常常令我寫了一本小說和散文出來。書寫完了,也就是兩人再沒有什麼共同興趣的事了。在他喝我一次「Get off!」(滾開!)和另一次在倪震和陳惠敏(助手)面前把我趕出他的辦公室「Get out of my office!」之後,我發誓不再上他的辦公室了。
他一直住在我的地方,青霞在書展出第一本書《窗裡窗外》,還是不知就裡,寫道:「他的地方很大。」我唯有苦笑。青霞今年還替他辯護:「出外吃飯都是他結賬的。」我說:「難道要女的結賬嗎?」男人門面功夫,自然會那麼的做。我沒告訴她「他的地方很大」,其實是我老早自己買下的。我不是惱你啊青霞,內情誰曉得呢?愛情是討了你的心肝脾肺腎還加利息的。
我在一九九一年出版了長篇小說《雪似故人人似雪》,那故事充滿暴力和愛恨情仇,正因我寫的時候充滿了憤懣和委屈,一下子全爆發了出來,是讀者十分喜愛的書。換了是今天,我根本不會寫,也寫不來。
「雪似故人人似雪,雖可愛,惹人嫌」,是蘇東坡詞中的一句。朋友們每每說得一塌胡塗:似是雪人來?故人似雪來?雪是故人來?人似雪人人似雪?笑得我啊,肚子也疼了。
我跟青霞說:「寫作就像演戲一樣,只不過文章是用腦子演戲,一個人分飾書裡面所有的角色。」真的,每到小說寫完時,就好像跟書中所有人道別似的,依依不捨,明天又得扮演另外一些角色了。


林燕妮

1119期《壹週》

玩舞女

張大姐敏儀提供的《依莎多娜》線索,則是一隻今年五月乘搭的觀光船。叫「 Yesenin號」,從莫斯科開往聖彼得斯堡,沿河風景一定美不勝收,還要蕩漾明媚的春光,單想想也心曠神怡,她卻有負大自然媽媽的美意,放着明山秀水不盡情深呼吸,專誠記低了交通工具的名字。葉世寧是蘇俄詩人,生於一八九五年,二十六歲時與比他大十八年的鄧肯結婚,三十歲精神錯亂自殺身亡,作品一度遭禁,近年名譽全面得到平反,不但私房粉絲數目寵大,甚至昂然進入教科書。戲裏的舞蹈大師老來得子喜形於色,一叠連聲心肝寶貝,私生活轟轟烈烈染紅了藝術創作,革命火焰燒到去九唔搭八的波士頓,結果身敗名裂人財兩失,無可奈何展開最後一程歐陸沉淪之旅。按照推測,他不會不是勇猛的床上健將,我毫不費力便把他想像成青年版的巴利殊里哥夫,否則不能圓滿解釋見多識廣的老江湖竟然肯委身下嫁──她以前連仔都生埋,也懶得去婚姻註冊署辦理登記手續。

其中一個孩子的生父是勝家衣車太子爺,電影裏由 Jason Robards飾演──我從來沒有用眼尾瞄過的老戲骨,曾經創下連續兩屆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紀錄,這次發現他其實頗具中坑魅力,起碼被雲妮莎烈姬芙摟着宣稱「見到靚男人我就想同佢生仔」,一點也不會引起竊笑。翻查資料,勝公子當年原來另有妻室,要是加鹽加醋拍連續劇,勝少奶奶可以名正言順跑去祠堂哭訴:「個衰佬吖,成日掛住晌出便玩舞女,叔公老爺,你要同我哋幾仔乸做主……」

19/aug/2011

《蘋果副刊》

邁克

山崎豐子和《不沉的太陽》

一個多月前,收到敏儀電郵,囑我看山崎豐子的書《不沉的太陽》。我迷張美人迷到神魂顛倒的地步,當然第一時間撲出去書店買書,好跟美女有更多交流。想不到遍尋不獲,香港的書店沒有,大陸的書店同樣沒有。員工坦承,「太厚了,現在誰還會有耐心看這麼厚的書?還三大本!所以不敢進貨。」請書店幫我訂書,員工在網絡搜索一番,無奈道,「此書已絕版,不能訂購。」後來,我託神通廣大的朋友天晴出手,才總算弄到了一套新書。

新書一到手,便再也放不下了,這本書,基本上是真人真事。山崎豐子透過筆下人物恩地元的遭遇揭露他所服務的公司國民航空內部種種弊端,當中的權力傾軋、派系爭鬥、政商媒體的勾結、粉飾太平的無情冷酷令人扼腕長嘆。記者出身的山崎豐子,用近乎寫實的手法寫作,令人虛實莫辨,以致這本書出版後,受到日航公司高管及運輸省官員強烈施壓,日航更透過律師要山崎豐子撤回小說的發行,及終止電影、電視拍攝計劃。還要求山崎豐子發表聲明,《不沉的太陽》是虛構小說,與日航無關。這一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舉措正好有力反證了這本書的可信度,也讓人見識了大公司的霸道。

誠意向大家推介,中文版由台灣皇冠出版,大家可透過網絡訂購,亦可從本港部分圖書館借閱。

24/sep/2011

《蘋果副刊》

高慧然

我們和你們

幾十年前的記憶,不是那麼分明,那時眼前晃動過鮮紅的襯衫,這樣大紅鮮明的顏色,在記憶中未必會褪色,至於詩人長什麼樣子,反而不記得,畢竟從未面對面介紹認識過。

當天上午十時許才看到的短訊,敏儀傳來的,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主角是紅色記憶中的白樺,顏色的對比紅與白那麼分明,呀!詩人竟與我同在一條街上,一下子連那名字充滿道學味的老街道也開始有了詩意,再看列名短訊之中的有學者、教授、大導、女強人,卻沒有一位詩人,於是急電幾位詩人,來者只有一個香港文學的陶然,真信人也。
誰都有一根最動情的弦,在出生的時候就開始顫抖了……,記得白樺的詩中有這樣的句子,而當年容易動情的三毛在仍然風華正茂的年代,在十里洋場見到「苦戀」的白樺竟哭了起來,想像着眼淚滴滿紅色襯衫的衣襟,那會是怎樣一種光景?詩人一定有許多朋友是我的老朋友了,譬如不久前才提起的 瘂弦,兩個人都來自少林之都河南是老鄉呢,還有蔡炎培,某一年去車站接白樺,接到的是一枝煙,詩人如是說。很想聽白朗誦一首詩,當年的舊作「我們和你們」,可惜只怕大病初癒的詩人又才從午睡的夢魘中醒來;見到雲茶境中聚集着一堆人,有點乍見翻疑夢,有點喜,也有點驚,來者有陌生有熟悉,是我們也是你們的一群人,於是把我們與你們都留在身後;從雲茶境中走出來,再度走進白花花的午後陽光之下,把詩人留給詩。

29/okt/2011

《蘋果副刊》

蔣芸

農婦在江湖

2011年10月27日

久別重逢「農婦」孫淡寧孫大姐,時間緊迫,好像軍事行動一樣,匆匆落實相約星期二,地點定在她的「香港保姆」陳家寶醫生家裡,這樣子九十高齡的孫大姐談累了可以隨便窩坐大沙發,或倚憑,或躺卧,甚至站起來走走,舒舒服服去自己的洗手間。她不用拐杖,行動敏捷,聲如洪鐘,急起來仍然喜歡大叫一聲,晶片雙瞳「眼仔睩睩」看着你,會讓你聯想起小動物澄明的眼神。
就是瘦了。還矮小了一點點。以至她從客房裡走出來,第一眼,我就想起那個古老的故事:媽媽打兒子,兒子從來不哭。直至這一天,兒子哀哀哭起來。母親問故,兒子解釋:「從前您打我,我痛,知您仍然健壯。現在您打我,我一點也不痛,知您年老,體力衰退了,因此傷心。」
這樣的故事,每次念及,都要隱慟。(就像饒宗頤老師有一次在電視紀錄片裡,遙看西山紅霞,淡然輕說:「太陽就要下山了,不捨得啊。」)
孫大姐當然不會打人,但我從前很害怕擁抱孫大姐,正如我害怕擁抱單慧珠:她們的份量比較重,抱起來根本是熊抱。感謝去年張敏儀、今年孫大姐,讓我學習感受到擁抱的親切和溫暖。張敏儀原本纖小如香扇墜,孫大姐一下子「小動物」了,不由你不先「憐香」,後「惜玉」。好抱,再抱。
更珍惜合照:熊志琴、小思(盧瑋鑾)、駱友梅、孫大姐、我、石琪。桌上是孫大姐不知第廿幾本新書,《農婦在江湖》,「天地」剛出版,封面畫作是我們懷念至今的「牛仔爸爸」王司馬。

27/okt/2011

《蘋果副刊》

陸離

歲月神話金縷衣

許鞍華、羅啟銳、張婉婷及嚴浩,當然包括筆者一再感激張大姐敏儀一直好客,給我們張羅好吃;這頓留園雅敘午宴由李純恩發板,好吃是不在話下的;尤其鹹豬腳黃豆湯溫純和味,不很上海靠近台南紅蟳米糕的膏蟹蒸飯簡直吃到心窩裏也加添眾人一致豐碑《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台灣調調。

當然恭喜阿鞍《桃姐》威尼斯佳績是心下全情投入的指定動作;一桌五個導演(包括早期敏儀)都是人文氣息充盈類別,話題鋪開來,感受皆為正能量。
蔣芸大姐一直提起潘姐姐迪華一雙玉手隆重推介:「真是歲月神話,嬌嫩猶似偷走時光 50年……」未知潘姐姐可有使用蔣大姐精采出品「金花油」,真是 Organic天然護膚優質產品;入冬的北京,平素美容護膚品除了牙膏(還是酒店提供)及 100%從加拿大買回最平實最輕包裝的蘆薈 Gel之外便是金花油。
北京的冬天,一星期如若毫無護膚武裝包閣下雙手皮膚一老十年,那種空氣中充盈的乾燥驅使來京數天一朝醒來,南方濕潤全數退盡,返回人間紋路突顯,縱使早已「冇得救,負數形相」的自己也會嚇了三跳。從前用吃食的 Omega-3刺孔取油塗抹,只能夜用,魚腥味未免太勁。自從蔣大姐出品金花油;從乾死的北京到伊朗,從智利沙漠到也門,一直良友!
讚過潘姐姐雙手,雞髀打人牙骹軟,開明車馬,蔣芸要求一代歌后開腔唱歌,清唱,冇咪,不用企立運氣,定一定神,蔣一旁提白;一種遊子夢裏聽到母親低沉婉約直透淋巴網絡的歌聲傳來經典名曲《金縷衣》,張婉婷聽呆了。
潘姐姐 80後,不用每天吊腔練曲,隨口唱來就是迷人;很快又將參與演唱會,看她今午毫無準備仍然感人度滿分,不言退,不言累,猶似她的一雙嫩手最是歲月神話。

2/nov/2011

《蘋果副刊》

鄧達智

Sunday 30 October 2011

必須和你擦肩而過

一九三零年出生的人,我的加法出了錯,竟以為九十歲的人了,多加了十年,還小小聲的對小思敏儀說,真佩服雲茶境的茂叔,斗膽請詩人在此暫居停,不是說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宿嗎?
近距離見的白樺,那皮膚如雪地中人,真是零毛孔,零瑕疵,頭戴一頂手織的米色草帽,穿了一身黑西裝,果然是一派詩人風采,而等到敏儀送了一條嫩黃色的羊毛圍巾,並替他圍上時,嘩,四圍那一聲喝采,簡直叫詩人也心花怒放起來。
第一次去雲茶境是狄嘉領我們去,是茂叔泡新茶,而這回他隆重其事的請來了沏茶高手何作如來掌壺,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一小杯普洱滿口生香,不曉得此茶是否可入詩,弄得高手也顫抖起來。
我帶去的是一束白色的花,夾了五朵木牡丹,那深紫帶青綠的木牡丹與白色的桔梗一柔一剛不同調,卻奇異的搭配,端的是詩意盎然,詩人曾寫過一瞬之間能夠稱為長夜嗎?人生在又有幾個一瞬之間呢。
第一次相遇又告別,不能算是擦肩而過,也不像三毛初見到他時竟會哭了起來;也許她那一根最動情的弦在看到他時就開始顫抖了。在人世獨行的日子裡,愛朋友也愛熱鬧的我缺少一根弦有顆溫暖的心,正好,機鐵上有個美少女來電辭行,竟像母親一般殷殷叮囑,還告訴她剛和一個你們家鄉的大詩人擦肩而過呢。
小思老師與敏儀狄嘉等人接着又有島國之行,櫻花已凋落,紅葉已飄零,無論我們走得多遠,總有些人與事緊緊牽扯着你的心,所以有時必須擦肩而過。


30/okt/2011

《蘋果副刊》

蔣芸

Friday 7 October 2011

中門大開:鐵拳金剛

最近官場中人吹開水,都會講林 D9上位林鄭月娥黯然一事。政務官同傳媒反應好唔同, AO中人撐 D9大致分一半一半,但傳媒人就一面倒為林鄭抱不平。林鄭政治形象之佳,屬官場之最,佢硬淨打得不畏權貴深入民心。

香港政治生態好奇怪,但凡上位女高官,必定係硬邦邦低 EQ之人,林鄭或以前葉劉、羅范都係一個款。相反今日商界上位女強人,則多屬高 EQ政治能力強但有少少師奶 Feel之人,形象好似掉轉晒。

化身捍 衞核心價值清流

其實在殖民地時代,上位女高官並非林鄭一款,外邊睇一樣係有媽打 Feel,好似李麗娟,或名媛名太 Feel,好似陳太、前新聞處處長邱李賜恩、廣播處處長張敏儀,八面玲瓏,招呼周到,談笑用兵。男高官則係以肥龍許仕仁、葉澍堃、楊啟彥、孫公呢款為主,世俗化之餘亦有人味,擅於搞關係及統戰工作,唔似今日所謂好打得局長似鐵拳金剛機械人。
據 AO透露,今日官場主流漸變了林鄭一款,大家以佢做 Role Model,總之開跨部門會議就得罪人多稱呼人少,當正港大辯論隊咁玩,但來來去去都係幾款論據,大部份時間係為拗而拗。未行問責制前, AO要做政治工作,尤其係肥彭年代踢班友仔出去面對議會、公眾及傳媒,高官被迫放下身段同班反斗議員、街佬左佬玩政治,許仕仁也由此冠以風月版雞蟲「瘦虎肥龍」之稱號,但他不以為意仲以此「花朵」行走江湖。問責制之後政務官變成執行角色,毋須考慮政策推行政治層面,好似政黨、民情、輿論反應,眼界窄之餘也樂得擺出一副不妥協姿態。尤其當認為問責官員太多政治考慮時, AO化身為捍 衞香港核心價值的清流,凡事企硬,吹咩!而公眾對親疏有別,政治酬庸及無能者居之十分反感,反而推崇這類企硬者為香港良心。
這種海瑞情意結,正在中青文官系統蔓延,特區政治會變得越來越不可為,人人追求政治道德上的勝利,又點會理實際做唔做到嘢呢?

添馬男

《蘋果財經地產》

6/oct/2011

Thursday 29 September 2011

張敏儀認為香港電台做公營機構非一廂情願

2011-06-30
前廣播處長張敏儀開創香港多個先河,她既是全港首位女新聞處處長也是本港第一名華人女廣播處長。在十三年的處長生涯中,她積極推動香港電台轉型做公營廣播機構,究竟已經退休的她對港台未來的發展有甚麼看法?

爭取脫離政府成為有別於官方喉舌,不受商業壓力的公營廣播機構,是香港電台自八十年代開始一直追求的目標,任內積極推動港台走向公營的前廣播處長張敏儀感受很深:「我想強調的是,香港電台做公營廣播機構不是一廂情願,在八六年至八八年期間,我們做過很多個即等於現在的諮詢,那些叫做公營廣播機構檢討委員會,那當時整個廣播界,其他的電視台及電台,加上學術界那些傳理系的教授很多人也來參加,那時足足做了兩年,有一個很清楚的共識,港台應該轉(做公營廣播機構)。」時至今天港台依然隸屬政府,並且由行政長官委任的跨界別顧問委員會監察,眼見轉型公營之路遙遙無期,張敏儀表示值得慶幸的是港台員工仍然堅守公營廣播的信念:「雖然經過這麼多年,我都叫做折騰的,即是折騰香港電台這麼多次檢討,這麼多次又說可以做,又不可以做,變了在裡面(港台)工作的同事多多少少受到困擾,但很幸運因為有數十年的根柢,由八零年到現在還是在工作的那些編導人才,是很清楚知道自己做什麼。」

零九年,適逢港台長壽節目《頭條新聞》二十周年紀念,張敏儀以行鋼線做比喻,勉勵一班在前線及後勤奮鬥的港台員工繼續為民發聲:「我經常說行鋼線,行鋼線,行鋼線是需要很高的技巧,你行鋼線你不會一秒鐘也不會側,你一定會側到這邊、側到那邊,側到這邊、側到那邊,那樣才(經常也好像跌一般)是,經常也好像跌般你才行到鋼線,那你便以幽默點,用行鋼線的精神,總之我每次也行出一些,跌了沒有?還未跌,平衡了再行,你要當然你要給自己很大的鼓勵。」

回望過去,展望將來,張敏儀除了關心港台的前途問題,香港這個她土生土長的地方未來的發展她也很關注,張敏儀認為香港背靠祖國是一個優越的條件,但與此同時,千萬別忘記過去數十年來一直保存到現在的核心價值、自由、民主、人權及法治。

refer to this for a video clip.

幸運是你

星期日中午,無聊看電視新聞。早報未見威尼斯影展 9月 10號頒獎的消息,心下一涼,阿 Ann的電影《桃姐》及葉德嫻獲獎未得實現?
好傢伙,終於來了,新聞螢幕打出葉的領獎頭像,頗長篇幅的報導,導演及《桃姐》雖然未獲獎座,但影后的光環落在葉的頭上,大情大性許鞍華肯定為自己作品的主角報捷同樣亢奮,快樂。
年初張敏儀飯聚,問阿 Ann春節幾天活動:「開工啊,年初二……劉華拍 Deanie,一個做少爺,一個做媽姐。」聽聽都興奮,餓葉德嫻歌及戲久矣!
也問導演:「唔怕 Deanie難搞咩?好臭檔個喎,好多人話……」

「驚㗎,驚㗎!」一面答,一面笑到蓮子容。許鞍華即是許鞍華,以笑應萬變,不要說一向要求勁過導演、監製,被視為難搞葉小姐;就是長毛一黨都壓得住,她就是軟力量!
喬宏、蕭芳芳、羅冠蘭、夏萍、鮑方、譚倩紅、鮑起靜、陳麗華;葉德嫻再下一城;更是海外獎項,越過語言障礙感染不同文化,不同種族觀眾,阿 Ann為本城被半遺忘,全遺忘的精英演員把脈,施以好故事良藥(重要還是有心老闆支持,問政府?不如問良心老闆)還他們一片光環。
往昔跟顏聯武常聚也裙帶關係跟他密友葉德嫻碰頭;有理冇理,縱使冇型也要拿出深愛她的歌集要簽名。「最鍾意邊隻啊?」懶洋洋地問。〈幸運是我〉!後生的我們都爭相擁戴〈倦〉、〈明星〉、〈你留我在此〉,其中又以聽來叫人低徊不已〈邊緣回望〉、〈星塵〉至入心;聽着聽着,一些決定漸次浮現。其實仍收藏着張叔平為她設計演唱會的海報,那套紅色半肩裙伴着我兩年打工歲月的工房。
那年走過蘭桂坊回家,碰到赴她老友甘生約的 Deanie,她說:「唔好飲咁多酒啦,肥咗唔靚仔㗎!」小歌/影迷卻追着她問:「幾時開演唱會啫,恨睇啊!」多年過去,恭喜你啊,葉德嫻。

14/sep/2011

《蘋果副刊》

鄧達智

Wednesday 17 August 2011

香港百人

credit: video.online.hk

an atv programme, episode 82. originally aired on the 30/jun/2011.

thanks to ms cheung for sharing.

Wednesday 10 August 2011

隔牆有耳:余大狀迷倒克林頓

外國人一向好迷上海妹,連前美國總統克林頓都唔例外,難怪對余大狀另眼相看。李鵬飛噚日大爆克林頓 98年訪港時,搞過一次宴會,宴會上官商政界名流盡出,但克林頓喺芸芸花枝招展嘅女士中,衝前去當時任大律師公會主席嘅余大狀跟前,好鬼熱情咁握手,對余大狀情有獨鍾。

張敏儀識英雄重英雄
八方唔知當時在席嘅女士有冇妒忌余大狀;但將一切攝入眼簾嘅飛哥就大讚余大狀當晚又高又靚,相信因此令克林頓神魂顛倒。其實余大狀唔單止令男士着迷,就連女性都好鬼支持佢。飛哥話余大狀 2000年初入政壇,喺港島區參選立法會補選時,連當時駐守東京嘅廣播處前處長張敏儀都好緊張余大狀選情。當飛哥到訪日本之際,張大姐就即刻向飛哥攞料,問佢余大狀呢鋪會否 sure win?認真識英雄重英雄,證明同性之間都可以互相欣賞。八方諗落,如果當時冇補選,香港政壇就冇咗余大狀,單係呢個因素,都應該反替補啦。


25/jul/2011

《蘋果》

Thursday 21 July 2011

羨慕嫉妒恨

夏宇翻譯的《祖與占》原著新近在內地出版,奇怪沒有用他們慣用的《朱爾和吉姆》作書名,不知道是不是陸離女士伸張惡勢力的結果,一直想打電話向她請教,拖到現在尚未付諸行動。剛好這個周末上海評彈團蒞港演出,隔着大江大海鞭長莫及,還是深感搖旗吶喊的必要,正好借這本因杜魯福同名電影而家喻戶曉的小說作切入點。

我一直覺得,它是改編成蘇州說唱藝術的好題材,起碼譜段開篇肯定動聽,十年前在國內旅遊天天看戲曲台,常見一位叫高博文的年輕人彈彈唱唱,小思、張敏儀和蔣芸她們如果扭開電視碰上,可能要驚為土產坂東玉三郎的,多吃了豐裕的生煎包多喝了南翔的甜豆漿,我幻想他煙煙韌韌吐出來的是這幾句:「生死之交祖與占,偏偏同遇俏佳人,嘉芙蓮她是傾城傾國貌,德法摯友一見就失了魂……」

那次去城隍廟附近的春風得意樓聽過一回評彈。樓外懸掛擴音器,街上震天價響,不進去也免費聽得到,很教初涉書場的外地人納罕,後來才發現執行的原來是《啼笑因緣》那套老規矩,硬性收取的只是茶資和點心錢,演唱是附送的,除非點唱,否則都是白聽。

藝人面前擺一隻小籃子,高興的話可以打賞,奈何縱有與表演者共享富貴之心,資本主義自由社會長大的過氣嬉皮士臉皮實在薄,目睽睽之下鼓不起勇氣掏腰包,一直為自己的窩囊慚愧。而且,吳儂軟語佢識我我唔識佢,連好壞都分不出,怎敢胡亂捧角?因此得悉這回香港三場演出全部附現場中文字幕,只想起網上流行的用語:羨慕嫉妒恨。

21/juil/2011

《蘋果副刊》

邁克

Tuesday 19 July 2011

長龍店老友會

從日到夜,午餐與晚餐,都是老友會。午餐在香港會嗎,張敏儀作東老友幾人歡聚;她上星期日才在「蘋果樹下」聊起三蘇叔叔往昔菁英聚會其中兩隻腳:孫郁標與文麗賢……誰人入行都不易,沒家庭背景,沒社會網絡;自高中後外地上課也沒老師書友或同輩朋比關係;如何踏出第一步?除了厚着面皮摸上當年貿易發展局TDC江湖地位十分的時裝部……「嗱,這是我的功課!」加上南華早報Classified,獲得三份工作見工機會。那也只是打工,不過是好工:長江製衣集團。父親說:「自好公司踏出第一步,幸運啊你。」

認識文麗賢也是我的好運氣,大姐欣賞,幫助,提點極多。託她認識其陳年姊妹孫郁標建立了跟無綫不錯關係,扶持極深。王化人介紹認識當年明週老總坡叔雷坡。後來發現早在路上偶遇,一點緣由得恩典,是老師兼貴人!透過被訪問認識不少前輩,SCMP的 Zelda Cawthorne,信報陳耀紅──當然如何少得今天仍是facebook友儕的爽姐林爽兒,《姊妹》施盈盈與蔣芸大姐。重讀李碧華寫她的貴人,重叠張敏儀、孫郁標及文麗賢共聚香港會的畫面特別叫人懷舊。

忽雷忽雨,不想回家也不想獨自;又一些日子沒見Popeye、阿平跟牛仔。烏龍住在長洲比較難見;他們都是我初中書友,從上世紀叫到今天仍稱舊時花名。只要有空總團聚首,尤其久居溫哥華的阿平去年底回來後常思見面。莫說人長大了特別念舊;多年各散東西,不論工作際遇,身處何方,從來未曾生外。就似敏儀、Yvonne與 Judy的聚首,會關心問起林燕妮、周梁淑儀,何弢……;也會憶起黃霑、簡而清。本來便沒幾副面具的自己,陳年摯友前面更形沒遮沒攔沒頭沒尾嘻哈整夜。不忌臨時相約,共聚一個社區必定需要起碼幾伙的local,英國人的 pub,法國人的 cafe;香港人當然是飯館,感謝 New York Cafe,雖然是著名難拿位子的長龍店,總有一方空間予我們溫暖。
《蘋果副刊》

鄧達智

18/juil/2011

Wednesday 27 April 2011

圖 片


3/apr/2011
《成報》

for the full article, please click the following link.
26/apr/2011

thanks to ms cheung for sharing resources, too.

Tuesday 22 March 2011

絕 色

癡迷張敏儀是由來已久的事了。忘了哪年哪月在哪兒第一次見到她的相片,一見鍾情。很奇怪,如此出色的女子,最初吸引我的,居然是美色。我前世一定是個登徒浪子。

終於可以坐在她身邊吃飯,好幾次我故意不伸筷子,等着她把食物夾到我碗中,這是小女人的小狡猾、小心思。一餐飯,大概有一半的時間我的視線停留在她臉上,終於明白秀色可餐是甚麼意思。

已成旅人的張敏儀,差不多把香港當作了中轉站,這一次,只停留七天,忙得馬不停蹄,吃完飯晚上還得上飛機,眼角佈滿了血絲。我不替她擔心。這個秀麗、婉約、弱質纖纖的女子,骨子裏暗藏着金剛不壞之身,體能和意志一樣強悍。簡單如游泳、騎單車她都不會,但你就是相信天下沒有事情能把她難住。

我有瞬間疑惑,相信她是雌雄同體,外貌是最嫵媚的女子,內在是最自信、坦蕩、堅毅、剛強、獨立的漢子。兩者相融,集兩性性別優勢於一身。

張敏儀的另一個奇特魅力來自她的親和力,凡絕色女子,多數令人畏而遠之,她們太明白自己的美麗,或張揚或孤傲,眼神冰涼,透着與俗世人劃清界限的決絕。張敏儀入世、隨和、熱情、爽朗、率性,有江湖俠女的古道熱腸。連性格都美麗得令人目眩。跟她擁抱了兩次也不捨得鬆手,期待下一次。相信有很多人為她着迷,但我是第一個敢公告天下的女人,呵呵!



12/mar/2011

《蘋果副刊》

高慧然

Monday 14 March 2011

長 命

每年新春時節,我人都不在香港,從來沒有向查先生或倪匡兄拜過年。之後的聚會,話題當然回到做過了些什麼。過年前,倪匡兄的一位故交打電話來抱怨一番,也不知道怎麼安慰,想不到在初三,人就走了。這人女婿通知了倪匡兄,他聽了哈哈大笑:「那不是好嗎?」「好什麼好?」對方差點反臉。倪匡兄一本正經說:「你岳父整天哀聲嘆氣,早走好過遲走。」

倪匡兄已到口無遮欄的階段,不是一般人受得了,除了我們這群老友。不過有時他講話,也會兜回來,像在街上遇到一個女記者,衝上去說要做一個訪問,給倪匡兄一口拒絕。那女的快要生氣時,倪匡兄說:「我老婆不讓我給女記者做訪問的,怕我被勾引,尤其是一個美女。」這時,那女的又被騙得笑嘻嘻。

席間,倪匡兄大魚大肉。張敏儀看到說:「你這麼吃,沒有糖尿病嗎?」「糖尿病的病徵全有了。中國人叫為消渴症囉,我一直口乾,又不停上洗手間。」「那還不趕緊看醫生?」張敏儀關心他。我知道倪匡兄最不喜歡排隊,他專找拍烏蠅的診所,找空閑的醫生。他說:「看了,醫生檢查後,血糖正常。我說不可能吧?我所有糖尿病病徵全有。醫生懶洋洋回答:什麼病徵?患糖尿病的人愈來愈瘦,你愈來愈胖,叫什麼病徵?」

倪匡兄又口無遮欄:「有一天黃宇詩來找我,說很想念父親,可惜黃霑已不知道。我安慰她:不要緊,我會把你的話轉達給他,我也沒有多少年可活,很快就見到他的。」我見過很多例子,越是把死掛在嘴邊的,越長命。


13/mar/11

《蘋果副刊》

蔡瀾

Sunday 27 February 2011

小小的宇宙


special thanks to ms cheung for sharing the link.

許冠文talk show圖片



18/feb/2011
《蘋果》

潘迪華演唱會

張敏儀大姐來電邀聽潘迪華演唱會,在文化中心,三月一日、二日兩場,問我想聽哪一場,結果我們定在三月二日。只有像潘迪華這樣的演唱會,才可純粹用一個「聽」字。所謂繞梁三日,就是聽出來的感覺,功力不夠,就不好「聽」了。

潘姊姊功力深厚,中英歌曲俱佳,且每次演唱,都自己掏腰包請高水準的樂隊現場演奏,所以她的演唱會,每每貼錢表演,所為者,一是興致,二是藝術。張大姊說,這次演唱會是潘姊姊收山之作,唱完之後,以後不會再搞,所以消息一出,門票已賣得七七八八。她們這一輩的歌星,身上都帶着民國上海的風韻,一開腔,是風清月白,是明星氣派,是人約黃昏後。

歲月流轉,歷久常新,現在人羨慕那時風情,說要懷舊,看穿了,不過是世上有些人事,總是隱不住的,隔些日子,就有人去尋覓。究其原因,便是真正的好東西,擺多少年都是好東西。與之相比,今天港產的「歌曲」太容易用完即棄了。也是這個原因,香港樂壇「老人家」們都屹立不倒,五六十歲開演唱會受落,七八十歲開演唱會也受落。那是因為他們的歌可以令人朗朗上口,唱完尤有餘韻,尤有餘興。


《蘋果副刊》

李純恩

22/feb/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