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4 October 1997

傳媒透視: 一九九七年國際艾美獎評審

始於西方的電視工業興起已 超逾半個世紀。隨著電視機的普及化,電視節目滲入了每家每戶,對社會生活文化有著深遠影響;在世界上許多角落,看電視已成為家庭消遣或生活習慣一部份。
  過往,由於資源及經驗所限,很多國家往往需要依靠從美國或其他西方先進國家輸入電視節目播放。但由於各地區有其本土獨特的文化背景,觀眾口味各異,故近年世界各處電視台紛紛致力發展本地製作,積極提高節目質素及水準。


  一向堪稱電視製作鼻祖的美國,早於五十年前開始成立「艾美獎」,每年選出本土製作之優秀電視作品,頒發獎項作為鼓勵。此外,為表揚世界上其他各地區的出色電視製作,更特別於廿五年前開始設立「國際艾美獎」,挑選美國本土以外具水準之各地電視節目,頒予獎項以作褒揚 。

香港電台主辦「一九九七年國際艾美獎亞
太區評審」,特別邀請了來自亞太區各地
傳播機構代表及香港著名導演組成十五人
評審團,擔任評選工作。

香港電台再接再厲  舉辦國際權威活動

  「國際艾美獎」由「美國全國電視藝術與科學學會國際議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and Sciences)舉辦,該議會並邀得多個國家及地區近一百間電視台的代表組成理事會,統籌有關「國際艾美獎」選舉事宜。


由於參賽作品眾多,評審團分成兩組,分
別評審不同類別的節目。

  今年,香港電台廣播處長張敏儀獲邀出任「美國全國電視藝術與科學學會國際議會」理事,香港電台更被邀請主辦「一九九七年國際艾美獎—亞太區評審」。這次港台是繼去年成功主辦「第三十三屆亞太廣播聯盟」週年大會的大型廣播會議後,再度舉辦國際性廣播活動,促進亞太地 區以至世界各地傳媒同業彼此間的經驗交流及聯繫合作。

  已有二十五年歷史的「國際艾美獎」為世界重要電視獎項之一,一向備受世界各地電視廣播同業的關注及推崇;每年均由各地具有影響力的影視界專業人士及電視台代表組成評審委員會,選出傑出電視作品頒予獎項,各地電視廣播同業皆以獲得「國際艾美獎」為榮。

  「國際艾美獎」評審程序非常嚴謹,每年分別於四個不同地區進行分區節目評審,通過每區評審後的入圍作品,需要和其他地區的入圍作品再次較量,進入在美國舉行的最後階段評審,得分最高的才能成為得獎作品。今年四個分區評審地點分別在阿根廷、英國、香港及意大利。

廿五週年參賽作品破紀錄  評審團陣容龐大評審嚴謹

  由香港電台主辦的「一九九七年國際艾美獎—亞太區評審」已順利於九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期間舉行。今年適逢「國際艾美獎」二十五週年紀念,全球參賽節目數目打破以往紀錄。亞太地區及國家對於是次參賽反應亦十分熱烈,共有三十九份電視作品參賽,分別來自澳洲、日 本、中國、韓國、新加坡、印度、菲律賓、台灣及香港等地共十八間廣播機構。而今次亞太區評審的非英語節目類別共有五項,包括:紀錄片節目、戲劇節目、表演藝術節目、普及文化節目,和兒童及青少年節目。其中以參賽紀錄片組別的為最多,共有十四份作品,其次為戲劇節目,亦佔其中十份作品。


今屆亞太區評審的非英語節目類別共有五
項之多,各評審委員正聚精匯神地觀看參
賽作品。

  為求令到評審工作能更加公平,香港電台特別邀請了來自亞太區各主要電視台的代表,及香港著名導演組成十五人評審團,擔任評選工作。評審委員分別來自:澳洲SBSA電視台、日本富士電視台、中國中央電視台、菲律賓ABS-CBN電視台、印尼TPI電視台、馬來西亞RTM電視台、斯里蘭卡ITN電視台、韓國SBS電視台、澳門電視台、香港的亞洲電視、無線電視、香港電台、「亞太廣播聯盟」秘書處等代表,而在國際及本地影展上獲獎無數的香港導演許鞍華及羅啟銳亦應邀參與評審。

  評審委員對各組別的參賽作品都評價甚高,認為大部份節目均具國際水準,而且甚有本土特色。亞太區普遍的電視製作水準在近年都有顯著提升,與世界其他先進國家的製作實在不遑多讓。


本港著名導演許鞍華及羅啟銳亦應邀
參與評審,並與廣播處長張敏儀合照
留念。

  今屆「國際艾美獎」的各項得獎結果,將於十一月二十四在美國紐約舉行的「第二十五屆國際艾美獎頒獎禮」上揭曉。而有關「一九九七年國際艾美獎—亞太區評審」的有關詳情,可參閱香港電台網頁http://www.rthk.org.hk。

■張玲玲
香港電台節目發展主任


traced @: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md9710/Oct4.html, on 11/ma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