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6 December 2012

《獅子山下》40週年 當年情不再


















hket.com

張敏儀盼延續港人無畏精神


















《明報》 15/nov/2012

張敏儀獅子山下笑說當年

《信報》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念勞思光


因為計算不準交通時間,十一月十日早上六畤四十分就到達台北市第二殯儀館。景仰堂倒已經佈置好了,白色鮮花圍繞,保安人員作例行檢查,因為一會兒總統要來。

我站在 勞思光老師照片前,有那麼一點點激動。我竟然無意中成為第一個躹躬的人。照片裏的眼睛好像看著我微笑。

多少年了,老師。我真後悔近年到台北沒有去看您。一半是因為總是來去匆匆,另一方面,也許是潛意識認為我那些乘桴浮於海的曰子沒有什麼值得說。感性日多,智性日少,對不起老師曾經說過我有骨氣的話。

其實我並不算他的正式學生。那時中文大學四年制,有大一英文,大一中文,大一哲學,很重要的通識課。據說有一個理科生第五年還留級,就為大一英文。那時英文系主任是牛津來的Dr.Hennsman.,外號「白髮魔女」,執法甚嚴,不合格沒有人情講。

全部一年級生都要上的課,分成幾班。那時不知道自己幸運,派到勞思光的一班。
那時年少無知,只見他身材瘦小,架著眼鏡,永遠穿西裝,打一個領結,大家叫他「魔術師」。他那一口湖南國語,其實十之七八聽不懂,可是擠滿課堂的人,就是「感覺」到他講學的熱誠,眼睛閃著光,真像魔術一樣,令到自己也哲學起來了。他也知道這班小混混其實聽不懂,下課就派幾頁講義。拿到手的借給別人抄,再不就找個好欺負的去 影印,那時影印可慢得很。

一年級之後沒有再上他的課。我一直寄宿,在校園內聽到人說魔術師來了,就跑過去嘻皮笑臉地揮手,他也不介意。
我上大學是逍遙派,認為讀書不等同上課。看書時也看窗外,看著看著就坐到草地上,坐著坐著就跳上火車出城看電影去了。
這樣的一個人,後來竟然當上最嚴肅的一份工作,才真正和老師認識。

一九八三至八五年,中英會談香港前途,我由香港電台借調到新聞處。那時香港人知道這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將要結束,雖然不能直接參予,紛紛組織起來。
Hong Kong Observer 是一群學貫中西的青年才俊,秦家聰,陸恭慧,吳崇文,胡紅玉,于品海等,當時算是壓力團體,香港政府還開了檔案。
「香港前景觀察社」就是勞思光,董千里,徐東濱,陸鏗,李怡,胡菊人,談錫永等。
當時還有李柱銘,放下御用大律師的尊貴,投身香港前途,一往直前,𠖥辱不驚。他加入李鵬飛領導的各界才俊團,和張鑑泉等一起上北京表達意見。

前景社因為是經過國共內戰的前輩文人報人,對中國主導特別関心。書生論政固然是應有之義。而且身體力行,擔起公共知識份子的責任。
老師一向敢言,他的弟子関子尹記老師行誼的文章「豈只學者風範,更乃國士胸襟」盡道老師自「中國哲學史」至「歷史之懲罰」「中國之路向」之行文立論,具經世意義,

我當新聞處長期間,工作長困中環。老師有兩次長途跋涉由沙田出來和我單獨談天。他對香港前途的憂慮,對人和事的分析,是勞氏獨家的精闢熱誠。每次我上的不是哲學史,是歷史和人生。有一次他具體地提到一個名字,其實我也所知不多。他表示擔心,但也承認不由人定。
現在回想起來,不知道為什麼他提起「剛柔並済」,還說了個笑話。其實老師是很有幽默感的。這些年來我卻忘得一乾二淨。

正在回想,其他人來了。我看見師毋,告訴她金聖崋寫她為老師薬膳補身,令他晚年身體大好。她立即告訴我一個方子,說「你們都要補補」。
老師三大弟子劉(國英)関(子尹)張(燦輝)陪同師母師妹作家屬謝禮。台灣每一間大學都參加公祭。我們中文大學代表也不少。校長沈祖堯在真正公私兩忙的日子來回十多小時。馬英九總統致煲狀後和校長握手,兩人一般高大,校長不用彎腰,老師看到一定滿意。

張劍虹也是放下工作飛一趟,真正尊師,也代表李怡。遠在多倫多的蔡文端剛好在高雄講學,也承捷運來了。我們幾個,加上崇基院長梁元生,算是代表哲學系以外的中大人。
小思老師說過中大不識寶,沒有把嘮思光從台灣請回來,也沒有為退休後長居中大的劉殿爵開研究生班。
我看劉國英悼老師的文章,特別提到老師畢生只有一個學士學位。他四六年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四九年離開大陸,五二年臺灣大學哲學系畢業。他從來沒有再找一個銜頭,上一代的人治學,才不把這放在心上。
可是現在的大學以此為聘用準則?想起錢穆,唐君毅,牟宗三,也在制度下受到委曲?他們三位加上磱思光,劉殿爵,學問之大,如日月之光,俱往矣,真正哲人其萎。
中大最𠎀出的校友丘成桐說過,「起大樓容易,要有一個大師很難」。尤其是人文科學,日漸收縮,大學之道,不寛不明。

過了幾天,我早已計劃秋山獨行,重訪京都紅葉。走過許多寺院,上了一些未上過的山。買了一根木杖,一步一歩地走。最後回到苔寺,重臨一遍心經。一字一字,漸漸心平氣和。
看著滿天紅葉,忽然覺得高興了,因為老師從來不是悲戚的人,他是入世的智者,瘦小的身軀是個智庫,像月宮寶盒,隱隱生光。
再見了,大魔術師。/

(勞思光追思會
十二月十六日下午三時 中文大學)

Thursday 27 September 2012

張敏儀與項明生因書結緣

黛安曾在此欄介紹過Sony電腦娛樂首位華人董事項明生(James),身兼旅遊作家的他,繼寫了大受歡迎的《10天敢動假期:墨西哥、古巴》和《10天敢動假期:秘魯》後,最近再向拉丁美洲出發,寫了第三本拉丁美洲遊記《10天敢動假期:巴西》。難得他善心爆棚,續把出書版稅,全數捐NGO「小母牛」作慈善用途,早前其一系列旅遊著作,已為小母牛香港分會籌得善款逾五十萬港元。 James今次的新作搵到前廣播處長張敏儀寫序。近年過着周遊列國生活的「大姐」(業內對張敏儀的暱稱),因看了James前著《10天敢動假期:秘魯》而結緣,旅遊秘魯時「照辦煮碗」,買了James在書中所寫過的南美披風外套(Poncho),於秘魯古蹟名勝馬丘比丘,拍攝同一張照片。足迹遍及七十多個國家的James,因而有幸與大姐一起分享遊歷。大姐對既有豐富旅遊閱歷,又富善心的James甚欣賞,雖身在歐洲,仍抽空為其新著《10天敢動假期:巴西》,寫了篇充滿詩情的序言。

 項明生捐出版稅 

大姐在序言寫道: 「原來,你也在這裏嗎? 有故事的地方,帶給旅人一陣鼻子也酸了的心靈震動。 和項明生偶遇在里約熱內盧的繁忙機場。我們卻神交在不同時空的靈性的馬丘比丘之巔,同樣穿上了印加人的Poncho披肩。我受了他的影響,他的導師更巴閉,原來是曾經流浪南美洲大半年的三毛!因為《萬水千山走遍》一直牽引着他。 原來,你也在這裏嗎?有故事的地方,在靜等我們親自去探索和感動。帶上這本《十天敢動假期︰巴西》,向你的南美出發!」 目前,項明生身處成都,參與小母牛山區扶貧探訪活動。他表示,做善事無分富人或普通人,他把寫作的版稅捐出,冀說明每個人都可就其所長,為慈善事業貢獻其力量。他的新書賣88元,隨書還附送巴西全程旅途精華片段影碟,是他首次做旅遊視像節目主持。

traced: here, 26/sep/2012

Tuesday 24 July 2012

故園風雨後


英國電視劇Brideshead Revisited《故園風雨後》,是八○年代那十一集電視劇,不是近年那部電影,電影壞到不應該存在。
原作者Evelyn Waugh不用介紹了。整個故事的主角不是那些人,是這座叫做Brideshead的莊園。一座不是堡壘式而是巴洛克式的大屋,有一個像聖伯多祿教堂的金色圓頂。最重要的是莊園內有一個美麗精緻的家族教堂,是天主教,和主流國教基督教不同。
虔誠天主教徒的母親,美麗端嚴,一絲不苟。受不了的父親跑去威尼斯跟情婦生活。長子枯燥木訥,自以為是繼承人。長女流麗活潑,反而是父親的寵兒。次女最後做了修女。次子嘛,Sebastian,一個英俊、纖巧、敏感、迷茫、失落的貴族。
我一直不要記住這個演員的名字,也不用知道他後來怎麼樣,他是永遠的Sebastian,無可替代。
那時的牛津大學比現在貴族化多了。一開始就是Sebastian在那些有私人男僕的宿舍內宴客。而他,一直拖着他的啤啤熊。
有一場戲,Sebastian和飾演他好友的Jeremy Irons、《法國中尉的女人》主角,兩人穿着黑色晚宴禮服,在草地大噴泉邊上拿着香檳,一直喝啊喝啊,終於就掉進水裏了。那場戲拍了一整夜,我就坐在樓上窗旁看了一整夜。
那座莊園叫做Castle Howard,在英國北部約克郡。
一九八○年,我去牛津附近一個叫做Henley的地方,上三個月管理課程。那時港府政務官都去牛津或劍橋一年,我們這些屬於專業級別的次官,就去其他或長或短的充數。Henley Administrative Staff College也就是英國官員和大企業高層進修的地方,自稱類似哈佛的MBA,當然積極性差遠了。不過也是三個月內每星期七天上課,全部住宿。圖書館廿四小時開放,還真有人通宵在裏面用功。
Henley最有名是甚麼?哈哈,是一年一度的艇會,Henley Regatta和Ascot賽馬,Wimbledon網球,是年中三大盛事。

艇會每年七月舉行。各式美麗的私人遊艇從泰晤士河上游、中游駛來,花團錦簇。船上也和Ascot,Wimbledon廂房一樣,流水般的香檳和鮮紅欲滴的草莓。
如果你有看過最近facebook教主朱恩伯格那部電影,裏面就有哈佛學生到英國參加Henley Regatta那場戲。牛津劍橋,哈佛耶魯,那些划艇賽自有一種智能和體力混合的吸引力。
我去那一年正好在五月至七月,而且是這個高級課程第一百期,只有一個女生,住的是二樓單邊最好的房間。由校長至大閘守衞,無不禮遇有加。
七月一個周末午後,有些人坐在草地上看書。河邊駛來一艘檀香木和黃銅裝飾古色古香的遊艇,走下來一個三百多磅的大胖子。眾人目定口呆。
他是當時的BBC主席George Howard,那時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都有機會去BBC實習。這位主席年初到過香港,知道我會上這課程,順道經過,帶我去開眼界。七月花開草長,草地和河水層層的綠。四處是爭妍鬥麗的女郎和撐着長竿戴草帽的美少年:Splendour in the grass!
侯活先生有四個兒子,那天來了兩個。英國貴族最多cousins,那天就來了好幾個。中國人要叫堂兄弟姊妹或表兄弟姊妹的,他們就一個字──cousin。
當時就約定下一個星期接我去約克郡。
那時我還未看過Brideshead Revisited這本書。坐了三個多小時風馳電掣的跑車,去到河對面,看見那巨大的白屋和夕陽中反照的金色圓頂,就十足十戲裏Jeremy Irons第一眼看見那間屋的情景。
他踏入這間堡壘,認識Sebastian的母親,住上一段日子,陪他一起感受那些無形的壓力和他們自己壓抑的愛。那個時代,一切都深藏。
快樂的時刻是有的。他們兩人赤裸在屋頂上曬太陽,喝香檳掉進水裏。
最精彩是兩人跑到威尼斯。演父親的是羅蘭士奧利花!殿堂演員最後的滄桑配上浪漫淒美的水鄉。三十年前。再也沒有了。
這是一個不可能簡述的故事。每一個人都經過生命中的轉折。Sebastian最後自己流放到北非,淒涼、潦倒地生活,在困境中選擇服侍一個粗魯、低俗的男伴。至死不肯隨千辛萬苦找到他的好友回英國。但他死在天主教修院的病房,牆上有十字架。
多年來,我的最高享受,就是在一個下雨的星期天,半掩窗簾,由早到晚重看一次這個故事,其中的人、情、景。
話說回來,我第一次去侯活莊園,還未看過這本書,一切都是新鮮,活潑的。第二次去看見拍戲,立即找到原著一看,以後再去就不可思議地陷入那些愁情。

侯活莊園是英國Heritage Homes之中保存最好之一。他們袓先是Duke of Norfolk,多個世紀下來,英國傳統大族各自凋零,現存的古堡大宅都開放參觀補貼用度。侯活先生帶我坐吉甫車,要四個小時才在領域內走遍一圈。其中另外有一間雅致的白屋,本身就一間別墅大小。住的是花園總管,穿西裝,袖肘釘一塊皮那種。滿屋書籍,在古董小几旁喝下午茶。
主屋分兩翼,一邊自住,一邊供參觀。真的很大,很美。正中玄關聖誕樹要二十呎高。有一道長廊,有凡爾賽宮鏡廊的味道。到處是掛氈和壁畫。臥室富麗堂皇,四柱大床,甚麼甚麼大主教在此住過。全部浴室鋪黑白大理石,浴缸在中間,有四隻腳。每扇大窗外都是花園。
最迷人的是那個非常精緻而且不小的教堂。《故園風雨後》播出引來無數美國東岸遊客,追尋他們夢中的老家。
莊園內還有一個歷代服裝館,頗具規模。保存那些古董服裝一點也不容易。侯活先生第四子上大學專攻這科Textile preservation。
還有一個玫瑰園,在英國本土也是數一數二,品種五百以上,是紀念早逝的侯活夫人。有一次和一位瑞士貴婦同去,她是其中一個兒子的乾媽,身形高大。園中有一道柵欄半掩,我一閃身就過了,說:"I can get through, I don't know about you."(我可過了,你們我不管。)
他倆哈哈大笑,侯活先生嘆了一口氣,「世界將來是他們亞洲人的」。
那天晚上,在露台看着噴泉燦爛的水柱和燈光,幾個人談到午夜,說的是恐龍和貴族沒落的故事。這世界養不起他們。
許多年後,九七回歸前,Jeremy Irons來香港拍王穎的China Box,有鞏俐、張曼玉。這戲很難拍,劇本改了多次,原編劇Paul Theroux對香港太悲觀,王穎惟有換人,時間又不充裕。Paul Theroux後來另外寫了一本小說叫Kowloon Tong,形容中國共產黨佔領香港。那時我住在山頂一間殖民地式的平房,小白屋,王穎帶他來過,他驚嘆九七來到還有這種味道的房子。後來他寫信告訴我要借用作為他書中一個背景。
真的,一間房子,不論大小,自有它默默的角色。
後來我告訴Jeremy Irons我在樓上看他們拍那場戲的事,那情景留在眼前十幾年。他竟然也說,他也不敢回到侯活莊園。
鄧永鏘爵士在九十年代寫過一篇文章,最難重拾decadence,再也不可能。那些令人迷醉的沉淪,只有在過去的歲月,上一個世紀,才有這些複雜、沉鬱、絕望、有品味的墮落。
有一天,我會重訪,做我自己的Brideshead Revisited,在別人的故園,風雨後。

15/jul/2012
《蘋果 副刊》

Thursday 12 July 2012

Wednesday 13 June 2012

Tuesday 8 May 2012

風雨欲來

四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前廣播處長張敏儀在信報發表文章「命運之人──唐英年」,她借日本女作家山崎豐子的小說「命運之人」來分析香港特首選前選後種種,並且提醒香港人大和解之後的政治局勢,隱隱欲現的危機是什麼?我欲無言的是可笑的大和解中出現了那樣多面目可憎,言語無味的人,反覆小人的嘴臉不必掩飾的現形了,這一切只不過是成為幫凶去營造將來或會是一言堂任人宰割的環境罷了,香港人比誰都健忘,比誰都認命嗎?

如今那命運之人在命運播弄之下也許會退出政治舞台,豬狼對決已成歷史,接下來的對決將是市民與新的政府。呀,不能說是對決,根本不是對手的是我等市民,或會面對的是無情的利刃,一刀刀的割裂着一點一滴失去的核心價值。世界或會變了樣子;自由、民主、人身安全及私隱權知情權都得不到保障,或者名為不變,其實惡形惡狀惡法更難頂;也許第一把刀將揮出的就是二十三條。
被認為是「網絡二十三條」的是夕陽政府名為諮詢實為剝削網民的鬧劇。不甘下台──鞠躬的特首既然說是六月三十日之前仍由他話事,當然會有不少動作,每一個舉動都有放撇了的味道,自從被踢爆接受海陸空豪華招待,及曝了光的深圳置下豪宅種種難看的吃相之後,仍不知收歛,在外訪中住比大國領袖總統更豪華的套房,甚是擺譜鋪張。返港後,說什麼無縫交接,其實縫補不來的皮漏將成一個個笑柄,而網絡二十三條之後,迫不及待的惡法將會出爐了嗎?真的刀光劍影,腥雨欲來了嗎?

8/may/2012

《蘋果副刊》 蔣芸

Wednesday 25 April 2012

張敏儀是電視圈最後的女強人


張敏儀是電視圈最後的女強人 —— 鐘文娟        

1978 年 11 月       《號 外》

港台的張敏儀不喜歡別人稱她「女強人」,她說這個名字不可濫用,否則,梁淑怡的身份與價值都眨低了。

然而,張敏儀在港台實際有她強與權威的一面,佳視剛倒閉的那段日子,她接到不少電話,「大姐,有空缺嗎?我需要一份工作。」

港台裏,大家都叫張敏儀作「大姐」,她比一群剛入行或者剛踏出大學的港台職員年紀與資歷都大,同時也可能因為她的職位,人們以「姐」稱呼,作為尊敬,其實雲英未嫁的張敏儀,應該有個較動聽的綽號,「女強人」她不喜歡,大姐太老氣橫秋了一點,大家想想看,為她提名另一個更好聽的冠號吧。

對於那不停的電話,張敏儀有點頭大如斗,愛莫能助,她說:「港台今年招聘擴增的工作人員,不屬於我這一組,而且是公開招考的,有經驗就比較好。」

重要的是增聘人手的大部份數量額不屬於張敏儀管轄的戲劇組是真事,但所謂公開招考,法律不外是人情,港台對於佳視的一群「難民」,早已有了腹稿,錄用些什麼人,名單可以估計的。她愛莫能助,是不想超越權力的範圍,港台高層內部鬥爭的暗湧是外間所看不到的,最好河水不犯井水。

張敏儀今日的成就,是社會職業女性的成功者之一,七年前由麗的一個助理編導,經過奮鬥,成為目前一個傳播機構第二把交椅的名人,不簡單啊。

別小看女人,她隨時成為你的上司、波士,更別小看港大、中大那群學生,他們佔據了今日社會不少要職。

以張敏儀來說,她是中文大學的畢業生,想當年呀,張敏儀在大學裹已經相當精釆,她一面讀書,一面替麗的幹兼職的翻譯活兒,賺的工錢不多,享受卻不錯了,例如她聯群結隊的常到沙田的酒菜館,小欖公、楓林小館張小姐是常客,她還本事,吃了飯可以記賬,月尾結算,酒家的老闆、伙記喜歡她,學生時代的張敏儀斯文、漂亮、大方,而且她有麗的那份半工讀的收入,老闆信得過她,額外讓這個女大學生賒數,嘿!張敏儀是夠面子。


張敏儀至今提起這些往事她覺得快樂而有趣,人生的點滴,往往令人同味無窮。

現在,張敏儀還偶然地聯群結隊式的、拍拖式的去到楓林小館午膳、晚餐,老伙記們還認得她,招呼特別好,介紹她吃特別的撚手小菜,那融洽、快樂的氣氛,夠她快活好一陣子,這裏留下過她的回憶,從學生時代進入成功事業階段,連酒樓伙記都像保姆一樣,看顧過她。現在,張敏儀當然不必賒賬了,到這裏,小賬付得特別稱心。

張敏儀跟其他同階層的職業女性有所不同,孫鬱標、梁淑怡、葉潔馨都穿著最時髦法國新裝,上一流的髮型屋,張敏儀卻是樸素得多,連髮型都從來未「大變」過。然而她的瞼孔真不屬於平板的女性,五官線條明朗,有點混血的味道。

「可能是隔代混血,我的祖母不是純中國人。」張敏儀笑起來說。

張敏儀怎樣去處理她繁重的工作呢?

她用人有眼光,方育平、黃森、單慧珠都是她一手請回來的,可惜的是她放走一個盧自強,盧自強的功夫不錯,有人說,張敏儀「偏心」,對羅孔忠比較好,盧自強呷醋而走了。

單慧珠的《小時候》拍得很不錯,但張敏儀為她安排編劇,勞力得幾乎吐血,單慧珠太性格了,一般編劇無法與她思想交通,張敏儀在中間像做媒婆一樣,兩邊說盡好話,「撮合良緣」。

最近白韻琴又向張敏儀投訴,《夢的選擇》一劇拍得太「勁」,白韻琴分別與陳欣健、李國鬆、余雅倫有大膽的床上戲演出,演得「火辣辣」,白韻琴受到各方勸諭別拍此劇,因為影射才女,她將會被人「亂石擊死」,文章圍剿,好慘。

此外李國鬆更慘,他是陳韻文的準夫婿,因為愛情專一,他與白韻琴接吻時,渾身發抖, NG 最多,結果離身三尺,只拍臉部表情反應。

張敏儀為此事又要出面調停,先給白韻琴吃一個定心丸,她說:「我會保護妳的形像,才女攻擊你,萬大包在我身上。」

張敏儀的高職有時候不易做,屬下點點滴滴的事都向她投訴,她要向上交待,向下「搞掂」,還需要有點鐵面無私的果斷。


原文出自:鄧小宇的站借問
traced @ http://www.dengxiaoyu.net/News/View.asp?ID=1010, on 25/apr/2012

唐英年是「意外英雄」?



2012年4月25日
張敏儀 (前廣播處長)

唐英年是「意外英雄」?

編按:筆者昨天借小說《命運之人》其中一個命題「國民知情權高於國家機密」,引申分析唐英年在特首選戰期間的「揭密」行為,今天繼續。
山崎豐子決定以新聞媒體的「第四權」為主題,以「外務省洩秘案」為藍本,於八十四歲高齡完成她畢生對新聞工作不離不棄的巨章。
她訪問超過一百五十人,包括沖繩檔案館、美國國家檔案館、外務省、宮內廳、英國駐日大使館,以及其餘相關機構,還包括匿名人士,並閱覽無數相關書籍和檔案。
整個過程歷盡艱辛。幸好最後在政治學者的努力下,西山本人上訴得直。但最核心的關鍵仍未解決。
山崎豐子2010年12月在後記中說:「為了避免不幸事情再發生,我誠摯希望每一位國民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命運之人》改編為十集電視劇,播出時已是日本「三一一」地震和福島核洩事件之後,政府和電力公司資料不足、交代不足,而大受非議。
電視劇最後一集完結時,字幕特別提及此事,問:「政府還有什麼仍在欺瞞國人?」電視製作人的良知、勇氣,是事件主角三十年的磨難,作者五十多年的信念的延續。
「新聞機制是第四權」、「國民知情權高於國家機密」,但是,我們有多少人有機會和願意付出一切,作出影響一生命運的決定?如果不是英美國家有「檔案法」,可以在三十年後開啟,西山的案件也許永遠不能找出真相。
消息來源 堅持保護
《命運之人》還有一個重要問題:「保護消息來源」。
書中主角是叱咤一時的名記者,甚至可以左右政黨高層的角力,但是不願意以妥協交換特權或上位。
整個悲劇的主因,是因為他要保護消息來源,只能間接報道,所以反響不大。苦惱之餘,他把文件交給議員,對方卻違背承諾,在國會公開文件以求打擊首相。
主角要保護的「消息來源」是一位外務省女事務官。她出於仰慕而自動把文件交付主角,叫他「去改變這個世界」,此後的交往中更發生關係。
事發後警方把她隔離,一味挑撥說對方不理她的死活,只顧自己做英雄。她也蒙受失業、失去丈夫和公眾眼光的壓力,要不斷搬遷和轉工。在沒有機會跟男方接觸的情形之下,更受周刊記者慫恿,發表把一切推於受引誘和受脅迫的「內幕」。
檢控官把「秘情」擺上枱,令報館同事都憤憤不平,「原來是和女人上床取消息,還算什麼英雄?」公眾輿論一夜反轉,只有父母和妻子堅定支持。
妻子要忍受最大的傷心屈辱,到最後仍守着他放棄的家和兩個子女,自食其力,甚至拒絕真誠的舊友求婚。
桃色事件對政客和傳媒人同樣致命。高舉正義旗幟的人要比白更白,一旦有破綻就被打沉。在案件審判期間,記者的律師叫他拿出證據,反駁對方是出於自願,絕無強迫成分,但是他不願意這樣做。是為了維護對方名聲?是出於自疚?還是身為一個有骨氣的男人最後的補償?
案件上訴到最高法院後,法官提出:「採訪國家機密並不等於違法,但如果採訪手段和方法觸犯法令,或雖未觸犯法令卻嚴重蹂躪受訪者的人格、尊嚴……,即脫離了正當採訪活動的範疇,則具違法性。」因此認定主角利用私情獲取國家機密,判決有罪,不過緩刑。
所以,對政客窮追猛打的傳媒,必須剛正自持,維持普世價值;即使在某時某地的規條下獲罪,也可以希望公道存於後世。
還有,唉唉,什麼是機密?
政府資訊公開是民主政治的基礎。李柏青律師在《命運之人》其中一篇序言說:「但換個角度,我們都知道有些事是能做不能說的,或者至少是當下不能說。」
太早公開會造成傷害,這種情況下,資訊的機密就有了正當性,於是「知的權利」也有了界限。具體的事例很多,「避免引起不必要恐慌」是常用語。不同的例子,不同的嚴重性,在不同的國家,爭議永遠存在。
《命運之人》一書中,首相的立場就是如此——達成美日協議,沖繩回歸是日本戰後一等大事,為國家尋回尊嚴。雖然私底下是不平等條約,美軍基地減幅不大,但首相本人及所屬政黨都勝利。
如何應劫 氣數使然
偏有一個不知好多歹的記者,鍥而不捨在一個小節上糾纏,這小節,就是其中四百萬美元的賠款,其實是由日本支付的。在國家元首眼中,這小節夠小了吧?即使後來有文件作證,但各級官員推卸、抵賴、拖延,不了了之,也沒有扳倒首相。
因為首相痛恨該名記者,指令警衞廳長嚴厲處置。於是檢控官便隔離和挑撥女證人,以「私情」蓋過一切的檢控手法,摧毀了一位名記者的聲譽、地位、家庭和一生。
當時整個過程中,某些同業仍對他支持,報館亦在整個審判中負起經費和法律責任,冒着受讀者批評和報紙銷路下跌的危險,在現實中更是難能可貴。
唐英年只是自己指出某人的言談,並無牽涉任何機構,也沒有金錢利益得失,但是,他無意中掀起的「公眾知情權」,在權責之前可以起很大的示範和警惕作用。
與田北俊在2003年毅然辭職,令二十三條停止立法一樣,他們都是accidental hero。
唐先生失意選舉,但肯定上了寶貴一課。他仍然是好命之人,如此翩翩中年,美酒賢妻,又知道誰是真正朋友,其樂何如?
他或許說過要用另一種方式服務社會,未嘗不可,但千萬三思,勿再輕率,多讀書,未為晚也。
至於這個「知情權」、「保護消息來源」、「國家機密」的輪迴,傳媒眾生如何應劫、轉劫、避劫,氣數使然,有幸或不幸做「命運之人」,就看自己了。
二之二.完

25/arp/2012
《信報》
thanks to ms cheung for sharing.

Tuesday 24 April 2012

命運之人──唐英年



2012年4月24日
張敏儀 (前廣播處長)

命運之人──唐英年

一個月前今天,二十多萬香港人上街投票,除了少數在網上成功登入的,大部分人甘願用幾十分鐘至幾小時排隊,投下明明知道自己沒有決定權的一票選特首。
結果是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表示兩個都不選,其餘的仍然是何俊仁得票最少,唐、梁兩人大致相若吧。
之前兩個月內,在其他傳媒民意調查中一直落後的唐英年,在最後關頭迫近對手;仍然支持他的人,有些是為他不值,有些是極度抗拒他的對手。
面容平和接受落選
第二天早上,唐英年站在投票中心門口,彬彬有禮地跟每一個人握手;兩小時後,他站在梁振英身旁接受落選,面容平和,有禮地與眾人一起拍手。
《命運之人》是山崎豐子的小說,她生於1924年。本書2008年出版,2011年改編拍成電視劇。
山崎豐子是日本最有魄力的女作家。她最初在《每日新聞》任記者,工餘寫作。1957年寫《暖簾》,58年以《花暖簾》榮獲第三十九屆直木賞,此後專心寫作。
六零年代,日本女性沒有什麼社會地位。一個孤身作戰的女記者,帶着無比堅毅的探索和批判精神,1963年出版《女系家族》,65年出版激起千重浪的《白色巨塔》。1973年《華麗一族》以日本金融改革和鋼鐵業為背景;其後的戰爭三部曲──《不毛地帶》、《兩個祖國》和《大地之子》震撼文壇。
1999年發表《不沉的太陽》揭露日本航空公司秘辛,並以日本史上最大空難——御鷹巢事件死亡人數五百多人—──前後的處理為題,沉重得很。
日本無論戰前戰後,流行的大多是「私小說」,專注個人感情。山崎豐子的氣魄,絕無僅有。
她每一本書都有清楚的歷史背景,結構緊密,資料搜集之詳盡令人敬佩。引人入勝的是她筆下的人物性格愛恨情仇,但每一本書都是歷史課,讓人對那個時段的日本加添認識。
「命運之人」日文原意是,人由命定還是命運弄人?還是人的命運由自己性格而定?
許多人譏評唐英年含着銀匙出生,不知民間疾苦的時候,他說過:「一個人的出身並不由自己決定,一個人做什麼是自己可以決定的。」
出身不由自己決定
《命運之人》書中主角是哪一種?他為了國民知情權,遭國家機器剝奪名記者的身份,以「洩露國家機密」定罪,失去名譽、工作、自我放逐、離妻棄子,三十年後七十九歲時才沉冤得雪……,那是一段真人真事。
唐英年其他缺失都是他個人問題。只有在第一場候選特首電視辯論時,指出梁振英曾提出以防暴隊鎮壓示威民眾,才涉及公眾「知情權」。
他說:「因為知道他會當選,才要讓公眾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
有人說這是同歸於盡的慘烈一擊。
有人說這是沉淪後的醒覺,無欲則剛。
有人說只是小人所為,為什麼不早說?
不過,正如「一群高級公務員」的公開信中說,以前聽過最少兩名局長轉述此事,不過當時梁不是選特首,所以他們的反應只是「使唔使咁重手?」
如果是私人意見,無權無勢的人喜歡說開機關槍大炮都可以,到正式登上權位就關乎公眾生死了。
當時唐英年的指控的確震動港京。有人提出政府要嚴肅處理違背行政會議保密原則的人,甚至口誅筆伐,認為是違背「政治倫理」云云。
哈,事過景遷,只一個月,在「大和解」大合唱之下,沒有人追究了!
希望唐英年被正式控罪,讓市民好好討論一下,認識一下「知情權凌駕於國家機密」這個大原則,好好地準備迎接懸在頭上的一把刀──二十三條立法。
傳媒中人,在「豬狼對決」之後,在這場撕裂傳媒立場、原則的鬧劇、悲劇之後,看看這面鏡子照出自己是什麼?
沖繩是日本最大隱痛
中外文壇都有由記者轉為作者的名人。但五十多年來作品如此之多,本本鉅獻,而且並非基於個人經驗,而是千辛萬苦搜集資料,加上對書中人物的第一手認識,寫成如此深刻的作品,大概只有山崎豐子一個,她每一本書都令人流淚、反省、自慚。
《命運之人》的起源是1972年,被美軍佔領的沖繩回歸日本時,牽涉到國家、社會和新聞媒體的重大事件。一名報社記者揭發日美密約內容,遭到逮捕判罪,最後自我流徙沖繩三十年。
記者名西山太吉,日本傳媒稱之為「西山事件」,其後由於一位政治學者盡力搜尋三十年,在華盛頓國家檔案中找出密約,而曾經堅決否認密約存在的前美國局長也終於承認確有此事。
結果,西山在2005年向法院起訴要求國家賠償他的名譽損失。到2010年4月,東京地方法院終於判決,日本政府必須公開當時的美國合約,以及賠償西山等原告,每人十萬日圓!
山崎豐子在戰爭期間曾在兵工廠擦子彈,對沖繩姬百合學生軍有特殊感情。多年後在沖繩首府那霸拜祭姬百合塔,聽曾經是學生軍的解說員回首往事。隨後參觀美軍基地和通訊設施,大受衝擊,難以相信那片土地是日本領土。
1995年,三名美國士兵強暴一名日本女童,雖然美國大使痛心疾首地道歉,之後日美雙方對重整沖繩美軍基地進行磋商,包括遷移普天間機場等等。至今十五年,懸而未決。
沖繩居民自視為日本棄兒,是二戰中日本唯一發生地面戰爭的地方,其後等同被佔領,一直只有犧牲。
沖繩是日本最大的隱痛。我認識的日本知識分子,都說他們私下最常聽沖繩音樂。當時我不明所以。
二之一.明天續
編按:筆者從記者西山太吉一生遭遇引申,唐英年於特首辯論時只是指出某人的言談,並無牽涉任何機構。那麼他算不算是accidental hero?明天再作分析。
《命運之人》內容簡介
書中講述一名滿懷理想和使命感的記者弓成,在1971年美國歸還日本沖繩的「沖繩回歸協議」中,發現應由美國支付沖繩地主的四百萬美元補償金,原來是由日本政府墊付。
眾議院審議落幕在即,弓成惟恐日本政府永遠欺瞞百姓,遂把手上影印的機密文件交予在野黨議員揭發,沒料到議員出示影印本,引發軒然大波。消息來源的女事務官三木辭職,與弓成友好的長官亦被降職。
首相以教唆和公務人員洩漏國家機密罪起訴弓成等人,而弓成與三木曾有短暫不倫戀情,檢察官遂把洩密焦點轉移成不倫男女私情……

24/arp/2012
《信報》
thanks to ms cheung for sharing.

Wednesday 18 January 2012

一飯之間

若不是當年無綫大將女強人黃筑筠賞飯,竟不知城中眾多食肆之中又開了一家高檔江浙菜,就在灣仔與銅鑼灣之間,菜式據說是取蘇浙同鄉會與上海總會兩大食府之精華,主廚二廚中也是從舊東主處跳槽而來。
當夜筑筠的客人中有繆騫人、王穎這一對,還有每次見到總是不知才從何處倦遊歸來的敏儀,替她算算三百六十五天中有二百天不知在那一個國度;芳蹤成謎。人家請客吃飯總是到時赴會,不知主人安排的一飲一啄,殊不簡單。黃筑筠所點的每一道從冷盤到熱菜,都是她曾親自試過點頭拍板才上得了枱面,女強人對飲食方面依然用經營事業的熱情精雕細鑿,絕不馬虎。
息影之後的繆騫人反見清純自然,人生有種遺憾也許是身在其中時,一切只道是尋常,並不特別上心,反而要涉過那條河,踏過那條橋之後,歲月的歷練與沉澱才出真味。若是今天,許鞍華再拍傾城之戀,那個擅長低頭的白流蘇定是不同況味了。
繆騫人的父親繆雨,最後的那段日子是我的牌搭子及聊天吃飯的朋友之一,老而有火的這位文化人,筆鋒辛辣,言之有物,可惜天不假年,才過了九七大限已乘鶴西去。
王穎導演的母親與我同名同姓,中間卻多了一個士字,怪不得才初見對我笑瞇瞇,聽說老人家交代他一定要去拜訪姚莉,幸虧在場有熱心敏儀搭通天地綫,請出潘迪華連時間地點都安排好了才嘆曰:「這次是叫一位八十一歲的人去約一個九十一歲的人……你看你們。」繆騫人與王穎大喜過望,對着熱心的敏儀頻頻說:你比 Google還厲害呀。

蔣芸

17/jan/2012

《蘋果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