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1 July 2011

羨慕嫉妒恨

夏宇翻譯的《祖與占》原著新近在內地出版,奇怪沒有用他們慣用的《朱爾和吉姆》作書名,不知道是不是陸離女士伸張惡勢力的結果,一直想打電話向她請教,拖到現在尚未付諸行動。剛好這個周末上海評彈團蒞港演出,隔着大江大海鞭長莫及,還是深感搖旗吶喊的必要,正好借這本因杜魯福同名電影而家喻戶曉的小說作切入點。

我一直覺得,它是改編成蘇州說唱藝術的好題材,起碼譜段開篇肯定動聽,十年前在國內旅遊天天看戲曲台,常見一位叫高博文的年輕人彈彈唱唱,小思、張敏儀和蔣芸她們如果扭開電視碰上,可能要驚為土產坂東玉三郎的,多吃了豐裕的生煎包多喝了南翔的甜豆漿,我幻想他煙煙韌韌吐出來的是這幾句:「生死之交祖與占,偏偏同遇俏佳人,嘉芙蓮她是傾城傾國貌,德法摯友一見就失了魂……」

那次去城隍廟附近的春風得意樓聽過一回評彈。樓外懸掛擴音器,街上震天價響,不進去也免費聽得到,很教初涉書場的外地人納罕,後來才發現執行的原來是《啼笑因緣》那套老規矩,硬性收取的只是茶資和點心錢,演唱是附送的,除非點唱,否則都是白聽。

藝人面前擺一隻小籃子,高興的話可以打賞,奈何縱有與表演者共享富貴之心,資本主義自由社會長大的過氣嬉皮士臉皮實在薄,目睽睽之下鼓不起勇氣掏腰包,一直為自己的窩囊慚愧。而且,吳儂軟語佢識我我唔識佢,連好壞都分不出,怎敢胡亂捧角?因此得悉這回香港三場演出全部附現場中文字幕,只想起網上流行的用語:羨慕嫉妒恨。

21/juil/2011

《蘋果副刊》

邁克

Tuesday 19 July 2011

長龍店老友會

從日到夜,午餐與晚餐,都是老友會。午餐在香港會嗎,張敏儀作東老友幾人歡聚;她上星期日才在「蘋果樹下」聊起三蘇叔叔往昔菁英聚會其中兩隻腳:孫郁標與文麗賢……誰人入行都不易,沒家庭背景,沒社會網絡;自高中後外地上課也沒老師書友或同輩朋比關係;如何踏出第一步?除了厚着面皮摸上當年貿易發展局TDC江湖地位十分的時裝部……「嗱,這是我的功課!」加上南華早報Classified,獲得三份工作見工機會。那也只是打工,不過是好工:長江製衣集團。父親說:「自好公司踏出第一步,幸運啊你。」

認識文麗賢也是我的好運氣,大姐欣賞,幫助,提點極多。託她認識其陳年姊妹孫郁標建立了跟無綫不錯關係,扶持極深。王化人介紹認識當年明週老總坡叔雷坡。後來發現早在路上偶遇,一點緣由得恩典,是老師兼貴人!透過被訪問認識不少前輩,SCMP的 Zelda Cawthorne,信報陳耀紅──當然如何少得今天仍是facebook友儕的爽姐林爽兒,《姊妹》施盈盈與蔣芸大姐。重讀李碧華寫她的貴人,重叠張敏儀、孫郁標及文麗賢共聚香港會的畫面特別叫人懷舊。

忽雷忽雨,不想回家也不想獨自;又一些日子沒見Popeye、阿平跟牛仔。烏龍住在長洲比較難見;他們都是我初中書友,從上世紀叫到今天仍稱舊時花名。只要有空總團聚首,尤其久居溫哥華的阿平去年底回來後常思見面。莫說人長大了特別念舊;多年各散東西,不論工作際遇,身處何方,從來未曾生外。就似敏儀、Yvonne與 Judy的聚首,會關心問起林燕妮、周梁淑儀,何弢……;也會憶起黃霑、簡而清。本來便沒幾副面具的自己,陳年摯友前面更形沒遮沒攔沒頭沒尾嘻哈整夜。不忌臨時相約,共聚一個社區必定需要起碼幾伙的local,英國人的 pub,法國人的 cafe;香港人當然是飯館,感謝 New York Cafe,雖然是著名難拿位子的長龍店,總有一方空間予我們溫暖。
《蘋果副刊》

鄧達智

18/juil/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