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1 May 2008

入讀中大首次說英語

  校記姓名﹕蔣臻

  校記編號﹕120425

  學校﹕瑪利曼中學

   8月8日,一個陽光普照的上午,前廣播處長張敏儀應《明報》校園記者邀請,回到母校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接受訪問。十多個校記圍坐在張敏儀身邊,她嫌校記 坐得太遠,招呼大家靠近點,她打趣的說﹕「我的身邊怎麼這麼空虛﹖」她從容不迫地接受校記訪問,言談間毫不吝嗇笑聲。雖曾是政府高官,卻沒半點架子。

  張敏儀更反客為主,首先向校記發問﹕「啊﹗放暑假了,你們都做些什麼呢﹖一定在努力讀書吧。」

  回味大學愛划艇割菜時光

  再次踏足校園,張敏儀重溫當年快樂時光,她說﹕「在崇基念書的4年,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她喜歡這個美麗的學院,4年的女生宿舍生活培養她獨立的性格。「那時,我和同學會划艇到烏溪沙去,夜裏常常出外玩耍。運動場附近是一條小村,有十數戶村民,我們會到他們那兒割菜、摘木瓜,那種生活真令人回味。」

  張敏儀念中文中學,「因小時候家境不好,讀中文學校比較便宜」。

  她很愛看書,對英國文學有濃厚興趣﹕「當年表妹在英文學校讀書,我除了溫習自己的課本,還借她的課本讀,例如狄更斯、奧斯汀等作品的節本那時候很流行,我都看過。讀書是最輕鬆有趣的事﹗」

  會考5優3良冠全港

  張敏儀在會考中取得五優三良的佳績,於全港女考生中排名第一。她獲得獎學金並升讀香港中文大學的英文系。

  張敏儀畢業於中文中學,念大學英文系,最初是很困難的。她說﹕「這是我一生中第一個最困難的時刻。」

  正式入學前,她去見有「白髮魔女」之稱的系主任Dr. Hensman,「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說英語。」Dr. Hensman 要她形容那天崇基學院的情形,她完全說不出話,臉都脹紅了,良久才吐出一句英語,「It was raining」。

  後來,Dr. Hensman答應給她3個月的適應時間。「最初3個星期真的非常艱難,老師說什麼我都一知半解。但我不斷嘗試,爭取每一個練習英語的機會,我在那3個月裏慢慢習慣了運用英語。」

  臨別時,張敏儀更主動邀請校記,稍後再舉辦聚會。「我還想和你們聊天﹗」校記興奮不已,一致贊成﹗

  (文章經編輯部刪改)


出處:《明報》校園記者網

未圓偷渡電影夢

  校記姓名﹕許偉寧 

  校記編號﹕120288 

  學校﹕彩虹鸷天主教英文中學

  一眾校記懷覑既興奮又戰戰兢兢的心情,訪問被譽為「最美麗女高官」的張敏儀。「我不用介紹自己吧﹗」她親切的笑容消除了校記緊張的心情,一片笑聲為這次訪問揭開序幕。

  熬過《城市論壇》阻滯期

  「正因70年代的香港以經濟為主,對政治冷感,所以香港電台覑力推動成熟開明、社會應有的電台電視節目。」曾任廣播處長多年的張敏儀,一語道破製作《政黨論壇》、《香江歲月》等關於社會、政治和歷史的節目的原因。

  她又憶述製作《城市論壇》初期,遇到不少阻滯,先後有警務處不批准場地和觀眾反應冷淡,她坦言首5年是熬過去的。「很幸運,我的工作是我喜歡的,我不覺得辛苦,還很有樂趣呢﹗」她對工作的熱忱表露無遺。

   張敏儀曾執導膾炙人口的電視劇——《獅子山下》,當被問到有否想過拍電影時,她即興奮地說﹕「70年代末偷渡潮時,我構思過一部名為《3pm Lo Wu》的電影。」她的靈感來自拍紀錄片時,目睹每天下午3時,警車將抓到的偷渡客送到羅湖遣返內地。「我還清楚記得幾個失望和無奈的面孔,他們背後是有很 多故事的。」她把聲音壓低了。「現在我老啦﹗」她的笑聲掩蓋了未圓夢想的遺憾。

  學英文對照中西文化

  「小學時我已 看完四大名著的其中3本。」畢業於中文大學英文系的張敏儀自小喜愛中國文學。她隨即又好奇地問校記誰看完《紅樓夢》。「英文是吸收知識的工具。在學英文的 過程中,也學習了語文背後的人文精神。」她對學英文有一番看法。她又認為中國人學英文的重要,是可將中國民族的傳統和外國的文化相對比,從而知道21世紀 的發展。

  (文章經編輯部刪改)



張敏儀指自己在70年代末偷渡潮時,曾構思拍攝電影,靈感來自拍紀錄片時,目睹每天下午3時,警車將抓到的偷渡客送到羅湖遣返內地,電影的名字亦已想好為《3pm Lo Wu》。

出處:《明報》校園網

中中生也可學好英文

  校記姓名﹕郭詠琪 

  校記編號﹕120398 

  學校﹕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

  你可能覺得讀中文中學就等於「沒前途」,但你又知不知道,前廣播處長、人稱張大姐的張敏儀,當年也是「中中人」﹖

   由於小時候家庭環境不太好,張敏儀選擇到學費較便宜的中文中學讀書。雖然在60年代,中中被視為次一等,但這並沒有減低張敏儀對學習的熱誠。當年就讀寶 血女子中學的她笑言﹕「我很喜歡讀書,從不覺得讀書是件苦事﹗」結果在中學會考中,張敏儀考得五優三良的佳績,更獲頒發獎學金入讀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

  讀英國文學了解人文精神

  就讀中文中學,大學時卻選擇修讀英文,似乎有點兒奇怪,但張敏儀卻有這樣的解釋﹕「我最少機會接觸英文嘛,因此要挑戰自己,把英文學好。」還有另一個原因﹕「我對語文很有興趣,尤其是英國文學。」張敏儀認為讀英國文學,可看到當中的人文精神,令自己更具「世界觀」。

   對於中國文學,張敏儀同樣熱愛,小學六年級就看完《紅樓夢》、《三國演義》。她強調﹕「兩文三語同樣重要,不能厚此薄彼。」早前有報道指中文中學中四轉 用英語教學後,會考成績不太理想,張敏儀感到難過,她勉勵中中學生要積極一點,不要自卑。「崔琦、丘成桐也是中中畢業的啦﹗」張敏儀認為母語教學並非負 面,一般人認為用中文學習,英文就會被忽視,但其實中英文可以一同學好,兩者並沒有衝突。

  經典作品豐富語文修養

  張敏儀語重心長地說﹕「多看好書、好電影,特別是一些經典的作品,對你的語文能力,甚至是思考、修養方面都必有幫助。」這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對於青年人,甚至任何人來說,的確是無比受用。

  (文章經編輯部刪改)


面對年輕人,大家總說一代不如一代,說新生代十分幸福,但成績不如前人,張敏儀卻十分體諒年輕人,甚至覺得新一代「好辛苦」。「我們那代只要努力便可向上爬,現在他們卻進入樽頸年代,好難向上爬。」

出處:《明報》校園記者網

親切大姐授學貫中西要訣

圖文﹕何美華 

  如果要說張敏儀是最美麗的女高官,我倒認為用最體貼、最細心、最令人驚喜來形容她,更為適切。

  那窩心體貼的感覺,從訪問的第一分鐘開始,維持到最後一秒。記者從未遇過一次訪問,受訪者的事前準備,比記者更多、更齊備。最美麗高官「已成往事」

  今次《明報》校園記者獲安排到中文大學——張敏儀的母校進行訪問,走進崇基大樓,陽光充沛的大房,張敏儀早已細心地準備好一碟碟的三文治與曲奇餅,還有橙汁、咖啡和茶。「你們哪個未趕及吃早餐的,先來吃一點才訪問吧。」張敏儀熱情招待校記。

   吃過早點,便開始長逾兩句鐘的訪問,人稱張大姐的張敏儀由讀中文中學談起,如何到中大才講第一句英文﹔由1963年會考起,當年題目如何艱深,張敏儀以 5優3良成為當年女狀元﹔如何日曬雨淋拍港台片集﹔退休後如何改不掉習慣,每天看5份報章,還要上網看齊所有報章雜誌。每條題目張敏儀都如說故事般,說得 極細緻。

  只有一條題目,校記得不到詳細答案﹕「你對人家譽你為最美麗女高官有何看法﹖」大姐只回答一句「這已是過去的事」,便別過頭答第二條問題,這時的張大姐便最似官。

  買陶傑董橋書贈校記

  書與電影,是大姐在訪問中談得最起勁的題目之一。中英文名著她說都要去看,好的散文也要看,說覑便別個頭問身旁的中大職員﹕「這裏的書店還有開嗎﹖可否幫我買14套陶傑與董橋的書送給他們。」

  一邊訪問,一邊書已送上來。一心來訪問的校記,高興地收到大姐的禮物。沒料到更喜出望外的是,張敏儀為了是次訪問,前幾天特別託友人到內地買了14套、每套59集的《走向共和》光碟送給校記。

  強力推介《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這套被譽為拍得最好的近代史電視劇,是張敏儀近來強力推介的,她自己不眠不休在4天內看完59集。

  「你今天不看,或者今天看不明,不打緊,最重要你留下來,到一天拿出來看,你會對這段歷史,有更深刻感受。」然後便從私家車搬出一盒盒的光碟派給大家。那樣窩心的受訪者,你遇過沒有﹖



訪問上午於中大進行,有校記住在天水圍,細心的張敏儀準備好早餐,並說「吃飽早點才問問題吧﹗」


為了這次訪問,張敏儀特別託朋友在內地買了14套《走向共和》送給校記,盼望他們對這段近代史有更深刻的認識。


出處:《明報》校園記者網

妙 語 連 珠

我喜歡與樂意見到的人!
張敏儀。
真正身居要職,高貴威儀,
帶一種虛榮的崇拜態度來看她。
《荳芽集》 第一集,[可愛的人] Pg. 111,1989。

知我者,敏儀也,
故贈我阿蟲繪的一張畫,
上面題著:『熟讀水滸紅樓夢,好做清茶淡飯人。』
《隨想》[清茶淡飯]Pg. 36 ,1995。

Tuesday 20 May 2008

頒 獎



東東獲「旭茉雜誌JESSICA」選為成功女性,她於頒獎禮上與張敏儀合照。

十大傑出青年/畫家 - 東東

十 大傑出青年廖東梅(暱稱「東東」)剛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頒授榮譽勳章,並獲「旭茉雜誌JESSICA」選為成功女性,表揚東東在展能藝術界的卓越表現,通過 繪畫,積極追求豐盛人生,對香港公益事務的貢獻良多。屢次獲獎證明東東得到廣泛認同,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國際藝術文化大使,她的目標是向世界展示香港人的 奮鬥精神。東東計劃下年遠赴美國進修,尋求藝術上的新突破。展能藝術會將擔任橋樑的角色,為東東安排是次行程並籌募費用。

出處:香港教育城

Sunday 18 May 2008

張敏儀

客 座 隨 筆 : 張 敏 儀

總 會 清 晰 的 記 得 初 見 她 時 的 模 樣 , 不 是 驚 艷 , 卻 比 驚 艷 更 醇 厚 而 深 邃 。 這 些 年 的 她 是 像 年 份 上 好 的 葡 萄 酒 , 一 種 獨 特 的 味 道 年 深 日 久 持 續 的 散 發 着, 套 別 人 說 過 的 話 : 歲 月 放 過 了 她 , 對 她 特 別 寬 厚 , 也 許 因 為 她 那 顆 如 天 使 般 的 心 ; 永 遠 操 心 , 永 遠 寬 容 , 永 遠 記 掛 , 永 遠 付 出 , 尤 其 是 對 一 些 上 了 年 紀 的 長 輩 。
那 一 年 , 三 蘇 離 開 了 , 不 久 , 三 蘇 的 女 兒 又 傳 來 噩 耗 , 最 艱 難 的 時 刻 , 若 不 是 她 , 三 嬸 不 知 如 何 捱 過 去 ; 是 她 放 下 了 繁 忙 的 公 務 , 二 話 不 說 就 陪 三 嬸 赴 美 料 理 打 點 一 切 , 馬 評 人 卡 洛 斯 是 三 嬸 的 姨 甥 , 素 來 沉 默 寡 言 , 也 忍 不 住 對 我 說 : 唉 , 真 叫 我 們 做 親 戚 的 也 覺 慚 愧 … …
去 年 三 嬸 也 到 天 上 與 心 愛 的 丈 夫 女 兒 相 會 了 , 人 在 外 地 的 她 , 連 夜 撲 機 票 趕 回 來 , 翌 日 又 要 單 飛 , 我 們 這 幾 個 每 年 至 少 會 與 三 嬸 見 一 次 面 , 全 靠 的 是 她 的 安 排 張 羅 , 只 需 到 時 赴 會 , 如 今 還 會 回 想 起 三 嬸 每 次 盛 裝 出 席 , 見 到 一 大 桌 子 的 人 , 那 真 心 的 燦 爛 的 笑 容 , 三 嬸 病 中 寂 寞 的 那 段 日 子 , 麻 將 也 不 會 打 的 她 , 煞 費 苦 心 的 安 慰 照 顧 之 餘 , 還 組 織 牌 搭 子 給 三 嬸 解 悶 , 那 用 心 遠 比 一 個 女 兒 所 能 做 到 的 更 多 , 更 周 全 。
轉 眼 間 , 三 嬸 走 了 一 年 , 驛 馬 星 動 得 厲 害 的 她 , 臨 行 前 還 不 忘 通 知 三 嬸 的 蓮 位 已 搬 了 去 東 蓮 覺 苑 與 三 蘇 一 起 。 因 此 , 約 了 小 思 前 去 參 拜 追 思 , 山 光 道 上 那 深 富 歷 史 價 值 的 佛 堂 , 古 色 古 香 , 檀 香 裊 繞 , 誦 經 不 輟 , 這 樣 圓 滿 的 安 排 , 也 只 有 她 這 樣 的 有 心 人 才 能 做 得 到 , 一 種 單 純 素 樸 , 一 無 所 求 生 死 不 渝 的 真 心 對 待 。
那 麼 剛 強 , 那 麼 周 到 , 又 那 麼 獨 特 , 從 初 見 到 現 在 , 三 十 多 年 過 去 了 , 依 然 還 是 那 個 她 , 在 歲 月 中 一 點 一 滴 的 顯 現 着 難 以 言 喻 的 內 在 與 外 在 之 美 , 且 本 色 不 改 , 操 心 依 舊 , 非 常 的 大 氣 大 量 。
自 君 別 後 的 港 台 , 再 也 見 不 到 有 那 一 個 人 , 有 她 那 樣 的 承 擔 , 有 她 那 樣 的 識 見 , 還 有 她 那 樣 千 萬 人 吾 往 矣 的 我 行 我 素 , 那 些 年 代 , 那 些 節 目 那 種 風 格 那 種 人 文 的 關 懷 , 那 種 堅 守 傳 媒 道 德 勇 氣 的 精 神 , 早 已 一 去 不 復 返 。
沒 有 錯 , 就 是 那 個 她 , 當 年 樂 宮 樓 頭 在 一 大 廳 的 茶 客 , 一 浪 又 一 浪 的 喧 嘩 中 遠 遠 的 只 看 到 的 一 張 臉 , 一 張 微 微 揚 起 的 素 臉 , 堅 毅 的 下 巴 , 挺 直 的 鼻 樑 , 輪 廓 分 明 , 那 麼 年 輕 , 那 麼 自 信 , 那 麼 自 在 , 遠 遠 的 看 到 她 在 那 裏, 其 他 的 只 變 成 模 糊 的 人 影 , 慢 慢 淡 出 … …

蔣芸

出處:《蘋果日報

Sunday 11 May 2008

暖 壽 宴

查 太 太 的 生 日 很 容 易 記 , 九 一 一 , 大 家 都 忘 不 了 。 前 一 晚 , 查 先 生 查 太 、 張 敏 儀 、 陶 傑 夫 婦 、 劉 天 賜 和 蘇 狄 嘉 , 當 然 少 不 了 倪 匡 兄 嫂 , 一 齊 吃 飯 。
「 生 日 之 前 的 晚 宴 , 有 沒 有 什 麼 名 堂 ? 」 大 家 都 知 道 冷 門 的 東 西 , 一 問 查 先 生 , 即 刻 知 道 。
「 叫 暖 壽 。 」 果 然 , 查 先 生 笑 瞇 瞇 地 說 。 眾 人 聽 了 折 服 。
「 你 不 寫 的 話 , 我 們 不 知 道 你 人 在 那 裏 。 」 張 敏 儀 對 我 說 。
我 回 答 : 「 最 好 是 倪 匡 兄 和 我 , 一 人 一 半 。 」
倪 匡 兄 聽 了 搖 頭 擺 首 : 「 不 , 不 。 說 好 了 是 客 串 的 , 不 能 變 為 共 演 。 」
我 嘆 了 一 口 氣 , 倪 匡 兄 看 到 我 那 個 樣 子 , 同 情 地 自 動 獻 身 : 「 這 樣 吧 , 如 果 你 太 疲 倦 , 打 電 話 來 。 停 兩 三 天 , 我 來 替 , 還 是 可 以 的 。 」
「 你 不 如 另 外 開 一 個 欄 吧 。 」 張 敏 儀 說 。
「 一 半 我 都 不 肯 了 , 還 說 每 天 ? 」 倪 匡 兄 瞪 大 了 眼 睛 。
我 說 : 「 你 的 見 地 我 們 都 喜 歡 聽 , 真 是 與 別 不 同 。 這 樣 吧 , 叫 一 個 美 女 記 者 到 你 家 裏 , 把 過 去 七 天 的 時 事 逐 件 問 你 的 意 見 , 你 一 一 回 答 , 她 照 錄 , 一 個 星 期 來 一 篇 好 了 。 」
大 家 都 贊 同 : 「 巴 伐 羅 希 死 了 , 徐 四 民 也 死 了 。 」
倪 匡 兄 懶 洋 洋 地 : 「 這 就 是 泰 山 和 鴻 毛 的 最 佳 例 子 。 」
接 着 大 家 都 討 論 選 舉 , 說 四 萬 一 定 能 打 垮 那 歪 嘴 女 人 。
「 阿 貓 阿 狗 都 能 打 低 她 , 只 要 想 起 她 推 行 惡 法 時 的 惡 形 惡 相 。 」
「 台 灣 的 紅 軍 沒 用 , 陳 水 扁 還 是 能 夠 做 到 屆 滿 才 下 台 。 」 有 人 憤 憤 不 平 。
倪 匡 兄 說 : 「 現 實 生 活 中 , 惡 人 總 有 好 報 , 有 的 活 到 七 老 八 老 , 但 是 武 俠 小 說 不 同 , 你 是 壞 人 , 終 被 好 人 打 死 , 大 快 人 心 , 這 就 是 武 俠 小 說 最 受 人 歡 喜 的 原 因 。 」


蔡瀾

出處:《蘋果日報》

牛 棚 , 不 要 寂 寞

生 命 有 很 多 愉 快 的 偶 然 , 像 看 《 東 宮 西 宮 》 , 無 非 因 為 張 敏 儀 、 詹 德 隆 鬧 着 要 看 , 我 算 是 順 他 們 的 心 意 , 但 這 樣 就 享 受 了 一 場 最 佳 減 壓 娛 樂 , 並 打 開 了 我 更 多 的 胡 思 亂 想 。 很 久 沒 有 「 光 臨 」 藝 術 中 心 了 , 曾 幾 何 時 , 我 站 過 在 這 個 舞 台 上 , 參 加 演 出 進 念 莫 名 其 妙 的 「 中 國 旅 程 」 , 老 詹 還 要 提 醒 我 , 當 年 曾 經 與 許 仕 仁 在 這 個 舞 台 上 演 過 The Devils ; 當 然 許 仕 仁 是 主 角 , 我 是 茄 喱 啡 ; 但 那 是 我 年 輕 日 子 的 一 部 份 。 於 是 胡 恩 威 、 林 奕 華 的 對 話 使 我 感 覺 是 回 了 家 鄉 , 碰 見 同 鄉 鄉 里 , 鄉 音 無 改 鬢 毛 衰 。 其 實 回 不 了 家 , 但 知 道 家 還 在 就 好 。

偶 然 的 偶 然 , 因 為 《 東 宮 西 宮 》 的 工 作 人 員 容 許 我 把 23 條 小 冊 子 擺 放 在 他 們 的 展 售 桌 上 供 人 索 取 , 我 也 就 順 手 買 了 其 中 一 本 刊 物 以 示 敬 意 , 那 就 是 E+E , 開 頭 就 是 梁 文 道 的 告 別 牛 棚 , 告 訴 讀 者 , 牛 棚 書 院 沒 錢 了 , 現 在 是 他 和 胡 恩 威 掏 腰 包 付 欠 下 講 者 的 車 馬 費 。 說 話 裏 有 很 多 感 動 , 以 及 一 絲 寂 寞 。
牛 棚 我 聽 得 多 了 , 只 去 過 一 次 , 又 是 23 條 ; 為 這 樁 事 無 遠 弗 屆 , 竟 然 修 成 正 果 , 因 為 牛 棚 真 的 令 人 鼓 舞 , 那 些 出 位 活 躍 的 創 作 , 輕 鬆 的 認 真 , 書 獃 子 的 味 道 , 還 有 洗 得 太 清 潔 的 水 泥 地 上 歷 史 遺 留 下 來 的 血 腥 陰 影 。 倔 強 的 少 數 意 見 , 很 合 我 的 脾 胃 ; 只 是 , 我 還 沒 有 他 們 的 合 群 。
我 看 了 梁 文 道 的 告 別 , 想 起 哈 維 爾 的 另 一 段 話 , 他 說 , 讀 書 人 ( intellectuals ) 總 是 落 敗 的 , 成 功 的 讀 書 人 多 多 少 少 有 點 可 疑 , 但 讀 書 人 在 落 敗 有 他 們 的 勝 利 , 讀 書 人 是 寂 寞 的 。 我 明 白 這 話 , 我 們 的 勝 利 在 於 堅 持 , 我 們 對 彼 此 的 寂 寞 有 共 鳴 , 於 是 就 不 寂 寞 了 。

(吳靄儀)



出處: 《蘋果日報》 副刊

壹人壹句

壹人壹句
(壹週刊)

25/apr/2002
「History is made of gossip」
(歷史是由閒言閒語組成的)
—— 前廣播處處長張敏儀離任港台時,外界揣測與「兩國論」事件有關。她套用了著名劇作家
王爾德(Oscar Wilde)在《少奶奶的扇子》中的一句對白「History is merely gossip」
(歷史只不過是閒言閒語),香港電台《清談一點鐘》


12/feb/2004

不說謊話,但是真話只說一半。
——前廣播處處長張敏儀直認以此法來應付政治敏感問題。《星島日報》

21/mar/2003

「It is not in ourselves, but in our stars!」
(非我們能主宰,唯聽天由命)
—— 年屆五十五歲的前廣播處長張敏儀,被問及對婚姻的看法時,套用了莎士比亞一句類似的說話,莎翁名著《凱撒大帝》中的原文為「The fault, dear Brutus, is not in our stars, but in ourselves, that we are underlings.」(親愛的布魯特斯,這錯誤並非天意註定,而是我們一手造成),《星島日報》

午 後 的 偷 窺

圖 書 館 中 , 男 生 埋 首 一 大 堆 參 考 書 , 物 理 的 , 都 是 又 厚 又 重 的 英 文 書 。 遠 處 有 個 女 生 在 偷 偷 地 看 他 — — 「 專 注 」 於 功 課 、 工 作 、 事 業 … … 上 的 男 人 最 美 。 這 個 女 生 偷 看 了 他 大 半 天 。

忽 然 聯 想 起 , 在 張 敏 儀 《 我 的 香 江 歲 月 》 特 輯 中 , 她 從 前 中 大 的 學 友 提 起 往 事 。 那 時 她 一 個 人 在 飯 堂 看 書 , 八 位 化 學 系 的 男 生 遠 遠 望 著 又 靚 又 叻 的 張 , 評 頭 品 足 。 當 張 一 抬 頭 , 八 人 同 時 垂 下 頭 來 。 大 男 生 們 春 心 蕩 漾 又 「 近 鄉 情 怯 」 吧 。
今 天 , 張 大 姐 被 記 者 問 到 前 塵 。 她 微 笑 : 「 唔 知 喎 。 後 來 都 有 講 番 … … 」 她 沉 吟 良 久 , 接 不 上 話 。 終 於 才 道 : 「 我 諗 呢 啲 係 好 自 然 嘅 事 , 當 時 梗 會 有 啦 。 」 竟 有 點 女 兒 態 。
青 春 歲 月 , 當 然 有 情 — — 沒 有 發 展 或 結 果 , 只 是 「 緣 份 不 夠 」 。
人 同 人 之 間 , 或 有 緣 無 份 、 或 有 份 無 緣 、 或 緣 與 份 , 都 不 夠 。
時 間 過 去 , 張 始 終 一 人 上 路 , 並 習 慣 享 受 寂 寞 。 這 些 問 題 不 再 討 論 。 假 如 當 年 「 八 壯 士 」 之 一 , 膽 更 壯 些 , 不 光 偷 看 , 還 付 諸 行 動 ?
午 後 , 我 見 心 無 旁 騖 的 男 生 , 把 翻 過 的 參 考 書 放 回 車 架 上 , 再 找 。 而 那 女 生 , 身 在 座 位 心 已 飄 遠 … …

(李碧華)


出處:《蘋果日報》副刊

Thursday 8 May 2008

圖 片


文康廣播司周德熙,聯同廣播處長張敏儀,及嘉賓陳坤耀、
劉德華和鄭秀文,一起為普通話台主持啟播儀式。



出處:香港電台

Monday 5 May 2008

圖 片



credit: rthk media dig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