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2 November 2009

一頓又一頓的飯局

「巴黎,流動的盛宴」小說家海明威說的。

「香港文化圈,也曾有過流動的盛宴,不過,總得有主催者,才能成事。那是屬於上一輩文化人的活動,這一代的文化人,愛各自精彩,不再有類似的飯局了。」

說的到底是不是事實,不得而知。上一次出現的文化飯局,是浸大今年年初歡迎台灣作家王春明的飯局,前一年則是韓少功的飯局,負責主催的是鍾玲教授,那是她職責所在,飯吃得舒服,大家客客氣氣,卻很難會擦出什麼火花來(不會有什麼可供辯論,爭議的課題,飯局也就乏善可陳了)。

大概屬於例行公事式的飯局,皆有此毛病,不冷不熱的場面,飯是吃了,卻不見得有什麼驚喜可言。我們出席,是為了見見作家,就此而已。桌上菜式是好是壞,倒不在意。

就此而言,港台八十年代的飯局,都是因為見作家而去的,像一九八四年見三毛,那時她的「沙漠」文學作品熱賣,她的出現,是有吸引力的,那一年的三毛,散發出來的光和熱,確實沒法擋,難怪中國老一輩作家姚雪垠也要為她傾倒,據說還成了莫逆之交。幾年後再見三毛,她的神采不見了(她的丈夫荷西遇溺身亡,她說過的是雖生猶死生活),那頓飯,吃得沒精打采。

港台的開卷樂節目,每年的徵文比賽,投稿者水準極高,有後來成了文化人的陳雲,當年的書評,寫得出色。那一年的頒獎嘉賓,是柏楊吧。港台大姐張敏儀隆重其事,那一年的頒獎禮最具特色,柏老顯得特別高興,與新婚夫人張香華一起到來,那一晚的飯局也顯得最有生趣,柏楊談笑風生,出席的還有徐速夫人。說起徐速,我們自然不會忘記他的《星星,月亮,太陽》一書,改編成電影,由尤敏,葛蘭,葉楓擔當主角,戲拍得不怎樣,三位明星卻是我們年輕一輩的偶像。還記得念小學那年,參加徐速主編的少年雜誌徵文比賽,拿了個優異獎,到出版社領獎,徐先生將獎金(好像是港幣十元正)交到我手上,那是我惟一一次參加徵文比賽,而又惟一一次獲獎。

當年港台一年一度的飯局出席嘉賓還包括白先勇,林語堂女兒《讀者文摘》主編林太乙,可以見心儀作家,吃變得不重要了。

這樣的飯局在港台不再主辦徵文比賽后成了絕響,要吃文化飯,得看我們文化圈具號召力的大哥大姊有沒有興致「吹雞」召集一等有關人士出席飯局了。戴天,「小李飛刀」,張大姐皆有此能耐。天地出版社也曾主催過一兩個特別飯局,出席的有不愛露面的李碧華,亦舒,鍾曉陽。另一次是賈平凹,都是不愛說話的作家。

這樣的飯局在二十一世紀初已是可遇不可求。遂想起八九十年代在台灣,出席了一趟兩趟瘂弦主催的飯局,記得那一次瘂弦對我說:「你一定不怎樣習慣這樣的吃喝場面,也以為我只顧飲飲食食而不再寫詩了。」

當然不會這樣想,文化人也得吃飯,見面喝杯茶或飲咖啡,自然不及吃頓飯高興。台灣文化人飯局,才是流動的盛宴,每個晚上,總有一個兩個飯局在進行著,要吃,總會找到合適自己的飯局。

香港恐怕已過了文化人飯局的光輝燦爛的日子了,文化人各自修行時刻經已到來,流動盛宴,已移師至上海,北京了。

覆讀者:Gary Snyder到過寒山寺誦讀他的作品,與他喜歡詩人「寒山」是兩回事。


22/nov/2009 

《蘋果副刊》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