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8 March 2008

中大校友

張敏儀(68崇基英文)一直在中文中學接受教育,入中大卻選了英文系,因為 她喜歡英國文學。最初一、兩個月,是很辛苦的,因為同學都來自英文中學, 英文水準較高;但張校友沒有放棄,反而兼職翻譯劇本。張敏儀畢業後 投身廣播界,成為出色的電視製作人,並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可以說,都跟 這份經驗有關。

兼職翻譯 奠下成功基礎

    自大一開始,張氏便兼職替麗的 電視(當時仍是黑白有線廣播)翻譯外國電視劇集,包括《職業特工隊》、《 天羅地網》和《無敵鐵探長》等。每逢星期六,她便去電視台看一個小時西片 ,邊看邊錄音,去完夜街後便通宵達旦地對照著劇本草稿逐句翻譯為中文,如 是者做了四年。
    現在回頭看,張校友深深覺得這段日子是對她日後從事廣播業的最佳訓練。一 方面能提高她的英文水準,另方面令她對電視劇集的結構、分場、對白和畫面 等有更深入的認識和掌握 。

忘不了校園生活

    大概沒誰想到大學時代的張敏儀如此頑皮。
    67年暴動,大埔公路一段下午六時起實施宵禁。「我和同學坐在崇基門口,揚 手截停過的救護車說:我們晚了歸家,可否載一程?」其實,他們只是要到沙 田的館子吃一頓好的。
    她很喜歡打橋牌,經常坐鎮飯堂玩個不亦樂乎,要勞動容啟東院長親自出馬「 捉」這班橋牌友到教堂上周會。抓了好幾次後,張敏儀便索性跑到火車站外的 碼頭去,容院長便捉也捉不著了。
    「我一生人最快樂的日子,絕對是崇基四年。你可以很放縱,可以不上堂,但 一定要自己去吸收……」張敏儀說,「而且一定要寄宿!」
    提起運動,張敏儀卻是水皮。每年崇基師生都爬馬鞍山,唯獨她與另一不良於 行的同學在飯堂呆坐。又有一次大家結伴從大學划艇到烏溪沙,回程時同坐一 條船的男同學卻丟了一隻船漿,天黑也上不了岸,幸有驚無險,平安歸來。
    大學畢業後,張敏儀正式加入麗的電視任職助理編導,成為本地電視史上第二 位出身大學的女編導。除幕後製作外,她也曾擔任直播節目《現代青年》的主 持。
    張校友從事廣播工作二十四年,除83至85年間借調新聞處出任處長外,在71至 72年間她也曾短暫離開廣播界。

轉職廣告 大開眼界

    事緣張敏儀對電視台的工程部人員,一直未能予以工作上的配合很是不滿,多番提出亦沒 有改善。一天她終於忍不往,辭職不幹。「我很氣惱,眼淚也流出來,(在控 制室)對著咪高聨說『我不做了!』」翌日竟成為各報的「娛樂新聞」。離開 電視台後,她轉職廣告公司客戶主任。
    這段才一年許的廣告工作經驗,令張擴闊了眼界。
    「做電視運氣好十幾年也可以關在象 牙塔,做廣告卻絕不可以;節目收視差,可以指摘觀眾不懂欣賞,但廣告一 定要有效果,否則客戶會轉投別家,很現實。」張說。
    「我現在也經常對同事說,不要只埋首本身工作,還要懂得一些巿場學的 東西。」

九四年底Uncle Ray(郭利文)七十大壽,張敏儀與他在慶祝會上合照

重返電視 作品參展海外

    「媽咪影響我,就是這一次。」  
    1972年,香港電台剛成立電視部,在報章刊登招聘廣告。張母看到後便對女兒 說:不如去做政府電視台啦!張敏儀便應徵嘗試。
    面試星期六那天下尠大 雨,張敏儀住在港島,交通很不方便,沒去面試。(張 :其實我十分喜歡做廣告,不是完全不鍾意。)
    面試缺席,見工大忌?幾 天後,港台電視部主管親自致電張敏儀,再跟她安排約見時間,結果一見即 合。
    張敏儀說,這個政府職位,應徵者必須有大學學位。七十年代,有電 視製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十分少,梁淑怡和孫郁標則已加入無耠電視,故她馬上獲聘。
    張敏儀加入港台後,曾於75年3月至12月擔任 集電視劇《獅子山下》的導演,其中《日出日落》曾經參展海外。及後她升任 監製,負責節目包括《城市論壇》的前身《青年論壇》、兒童節目《快活谷》 及年青人節目《清新》等。

新春團拜,喜氣洋洋。圖為張敏儀與財政司曾蔭權(右二)及邵逸夫爵士(右一)等攝

麻雀檯上見做事風格

    傑青來自社會不同行業,當選後自能擴闊社交圈子,張敏儀便認識了同年當選的 詹德隆(前中大出版社社長)和陳坤耀(嶺南學院校長)。原來他們三人屬同 一生肖,當選後成為好朋友,十多年來一直有來往。
    「一次李鵬飛(77傑 青,現任立法局議員)笑說:你不要告訴別人曾經跟我打麻雀免得影響我的聲譽。」原來張敏儀是「死做牌」,不願「食糊」的人。 「我試過自摸十七番仍把牌打出去,因為我要食二十一番。」
    打牌純粹為娛樂,毋庸過於認真,但從中卻可看到張敏儀凡事定下目標,便不輕易放棄的 做事作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