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7 November 1997

張敏儀的72小時 mission possible


香港主權移交,就如將一整年的大事壓縮在七十二小時內發生,叫人目不暇給。
記得的,是肥彭低首接過大英國旗的一刻,還是五星旗徐徐在會展新翼禮堂上升的一幕,抑或是維港上空的火樹銀花?

主權移交前後七十二個小時的歷史片段,都由港台鉅細無遺地拍攝下來,轉播給全世界。加上負責統籌英方告別儀式和特區成立慶典的表演節目。這一切一切,就是廣播處長張敏儀的72小時任務。

張敏儀跟我們談起當時情景,興緻就來了,可以滔滔不絕。看來仍懷緬坐在會展新聞中心,指揮若定(她強調絕非「指手劃腳」)的「過癮」之處。

「真的! 我從未見過政府部門可以像回歸前兩、三個月期間那樣齊心。」


在中英爭拗的漩渦中
香港主權移交如此盛事,世界各地的傳媒到時候必定「大軍壓境」,港台又焉能不一早作好部署?

page13.jpg (81468 bytes)

然而中、英政府一直在「鬥氣」,交接儀式等安排遲遲未有消息。究竟是否由港台負責拍攝和轉播,直至回歸前一年,仍然是未知數。

「96年7月的時候,全香港尚沒有人知道(交接儀式)要怎樣做。我們就主動找來無線、亞視和有線電視,組成電視聯盟,因為如果我們四個台各有各做,一定及不上其他外國傳媒。這件事我們沒有跟政府商量,他們亦沒有給我們任何指示。」

直待回歸迫近眉睫,事情才告明朗化,尤其是中方的態度。

「到97年4月,特首辦公室成立了,大家才清楚事情要怎樣進行。我們常說笑:『之前大家是在跟空氣講話』,搞不請對方(中方)想怎樣,又不知道他們想交給誰來辦。」

時間緊逼尚在其次。那時候,偏偏不斷有言論指港台親英,偏幫民主派,認為不應該讓港台沾手回歸典禮的事。

談到這些攻擊性言論,張敏儀語氣平靜。

「我一點也不生氣。交接時期,有這種猜疑無可厚非,但我要他們知道,新聞自由和編輯自主是另一件事,我們作為公營電台,在這個官式慶典裡,一定不會從中搞鬼。」

終於重任還是交給港台。

要證明自己的立場,可以用「看得見」的方法。

「我們是很公道的,譬如拍了中方五個代表,又同樣拍英方五個代表。」

儘管資源有限,籌備倉促,港台仍能完成任務。張敏儀禁不住不避嫌地,在訪問中稱讚自己人不下三數次,形容他們「發揮了無人相信的效率。」

等了156年的齊心

在非常時期,自然很多因循的做法都要讓步。連政府部門之間,亦「罕見」地表現得互相信任。為官十多年的張敏儀都坦言相當意外。

像政要雲集的會展中心內,保安極度嚴密,進場的人都要出示預先由政府發出的特製名牌。港台率領著一千五百多個工作和表演人員,很多是臨時聘用的,只佩有由港台發出的名牌,如果警方公事公辦,他們一定不得其門而入。

誰會想到警方會網開一面,讓他們進入會場?

是故張敏儀盛讚助理警務處長李明逵好「reasonable」。

「他對我說:『真不明白你們怎麼帶著這許多人!』我說:『你不要理吧!相信我啦!』最後他真的信任我們,讓我們自己分組監察帶來的人。」

煙花背後

在那個「兵荒馬亂」時期,有時候不得不兵行險著。「如果畏首畏尾,就甚麼都做不成了。」

像港台一直堅持在特區成立慶典上放煙花(只有火光的效果而已,不是真的煙花),可是消防處和礦務處認為煙花從未在會展會場試放,測試不到濃煙的程度,一直不批准。張敏儀只好親自打電話給消防處長張比德和礦務處長林滿甜,費了一番唇舌才搞妥了。好戲卻還在後頭。

「其實我們心知一放煙花,警鐘一定會響,我就纏著會展中心的經理,請他從早上九時到十二時,把警鐘關掉。」

結果這邊廂慶典熱熱鬧鬧地進行,煙花效果更是人人讚得不得了;那邊廂張敏儀大概偷偷抹了一把汗。

「我們都算大膽!」慶幸無驚無險,過了一關。

博士論文

張敏儀事後比較各中外傳媒轉播的片段,赫然發覺港台有些心血竟白白浪費了。

最可惜的是三十日晚上,江澤民會見查理斯王子的場合中,周南跟彭定康握手的珍貴鏡頭。

「香港人不是談論了整整四年半:『究竟周南會不會跟彭定康握手』嗎?終於讓我們拍到了──卻完全沒有人(傳媒)用這個片段。再沒有人關心這件事情有沒有發生過。」

皆因片段要待一個小時後,交接儀式完結了,才可以播出。而那時,臨立會宣誓儀式又快要開始了。

改朝換代的當兒,在彭定康和范徐麗泰之間,傳媒很自然地,選擇了後者。

身為傳媒的一分子,張敏儀不禁有點兒感觸:「新聞價值究竟在哪?原本很有價值的事件,只因為相隔了一個小時,就『唔係*』。」

她一直堅持港台要客觀中立地報導主權回歸這件香港歷史大事。現在才發覺,很多傳媒的做法不一樣。 同一件事實的報導,經過「取捨」,原來可以像這麼一回事:

「解放軍入城,香港傳媒用的片段顯得好平靜,不會令你覺得恐怖、受威脅;英、美的傳媒就在旁白提醒你:『這些就是六四時的解放軍啦!』還要加插六四的新聞片段。中央電視台當然形容解放軍是人民子弟兵之類,又播新界鄉民歡迎他們的片段。

「原來不只中方的電視台有偏見,外國的一樣有,只是程度問題罷了!」

張敏儀說她全看了香港、中國、BBC及CNN的主權移交報導,笑言從中已經可以找到足夠資料寫一篇傳播學的博士論文。

港台亦將拍攝下來的片段剪輯成為紀念主權回歸的版本,收錄進光碟和錄影帶公開發售,收益將撥捐?

對這段歷史,張敏儀又如何「取捨」?大概可以從這個由她「督剪」的版本看出端倪。

張敏儀(68崇基英文),現任廣播處處長。

page14a.jpg (23350 bytes)

張敏儀與技術顧問謝熙德攝於廣播中心

page14b.jpg (25627 bytes)

與港台工作人員攝於政權交接儀式會場


credit: 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nov97/html/page12-14.html

Saturday 4 October 1997

傳媒透視: 一九九七年國際艾美獎評審

始於西方的電視工業興起已 超逾半個世紀。隨著電視機的普及化,電視節目滲入了每家每戶,對社會生活文化有著深遠影響;在世界上許多角落,看電視已成為家庭消遣或生活習慣一部份。
  過往,由於資源及經驗所限,很多國家往往需要依靠從美國或其他西方先進國家輸入電視節目播放。但由於各地區有其本土獨特的文化背景,觀眾口味各異,故近年世界各處電視台紛紛致力發展本地製作,積極提高節目質素及水準。


  一向堪稱電視製作鼻祖的美國,早於五十年前開始成立「艾美獎」,每年選出本土製作之優秀電視作品,頒發獎項作為鼓勵。此外,為表揚世界上其他各地區的出色電視製作,更特別於廿五年前開始設立「國際艾美獎」,挑選美國本土以外具水準之各地電視節目,頒予獎項以作褒揚 。

香港電台主辦「一九九七年國際艾美獎亞
太區評審」,特別邀請了來自亞太區各地
傳播機構代表及香港著名導演組成十五人
評審團,擔任評選工作。

香港電台再接再厲  舉辦國際權威活動

  「國際艾美獎」由「美國全國電視藝術與科學學會國際議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and Sciences)舉辦,該議會並邀得多個國家及地區近一百間電視台的代表組成理事會,統籌有關「國際艾美獎」選舉事宜。


由於參賽作品眾多,評審團分成兩組,分
別評審不同類別的節目。

  今年,香港電台廣播處長張敏儀獲邀出任「美國全國電視藝術與科學學會國際議會」理事,香港電台更被邀請主辦「一九九七年國際艾美獎—亞太區評審」。這次港台是繼去年成功主辦「第三十三屆亞太廣播聯盟」週年大會的大型廣播會議後,再度舉辦國際性廣播活動,促進亞太地 區以至世界各地傳媒同業彼此間的經驗交流及聯繫合作。

  已有二十五年歷史的「國際艾美獎」為世界重要電視獎項之一,一向備受世界各地電視廣播同業的關注及推崇;每年均由各地具有影響力的影視界專業人士及電視台代表組成評審委員會,選出傑出電視作品頒予獎項,各地電視廣播同業皆以獲得「國際艾美獎」為榮。

  「國際艾美獎」評審程序非常嚴謹,每年分別於四個不同地區進行分區節目評審,通過每區評審後的入圍作品,需要和其他地區的入圍作品再次較量,進入在美國舉行的最後階段評審,得分最高的才能成為得獎作品。今年四個分區評審地點分別在阿根廷、英國、香港及意大利。

廿五週年參賽作品破紀錄  評審團陣容龐大評審嚴謹

  由香港電台主辦的「一九九七年國際艾美獎—亞太區評審」已順利於九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期間舉行。今年適逢「國際艾美獎」二十五週年紀念,全球參賽節目數目打破以往紀錄。亞太地區及國家對於是次參賽反應亦十分熱烈,共有三十九份電視作品參賽,分別來自澳洲、日 本、中國、韓國、新加坡、印度、菲律賓、台灣及香港等地共十八間廣播機構。而今次亞太區評審的非英語節目類別共有五項,包括:紀錄片節目、戲劇節目、表演藝術節目、普及文化節目,和兒童及青少年節目。其中以參賽紀錄片組別的為最多,共有十四份作品,其次為戲劇節目,亦佔其中十份作品。


今屆亞太區評審的非英語節目類別共有五
項之多,各評審委員正聚精匯神地觀看參
賽作品。

  為求令到評審工作能更加公平,香港電台特別邀請了來自亞太區各主要電視台的代表,及香港著名導演組成十五人評審團,擔任評選工作。評審委員分別來自:澳洲SBSA電視台、日本富士電視台、中國中央電視台、菲律賓ABS-CBN電視台、印尼TPI電視台、馬來西亞RTM電視台、斯里蘭卡ITN電視台、韓國SBS電視台、澳門電視台、香港的亞洲電視、無線電視、香港電台、「亞太廣播聯盟」秘書處等代表,而在國際及本地影展上獲獎無數的香港導演許鞍華及羅啟銳亦應邀參與評審。

  評審委員對各組別的參賽作品都評價甚高,認為大部份節目均具國際水準,而且甚有本土特色。亞太區普遍的電視製作水準在近年都有顯著提升,與世界其他先進國家的製作實在不遑多讓。


本港著名導演許鞍華及羅啟銳亦應邀
參與評審,並與廣播處長張敏儀合照
留念。

  今屆「國際艾美獎」的各項得獎結果,將於十一月二十四在美國紐約舉行的「第二十五屆國際艾美獎頒獎禮」上揭曉。而有關「一九九七年國際艾美獎—亞太區評審」的有關詳情,可參閱香港電台網頁http://www.rthk.org.hk。

■張玲玲
香港電台節目發展主任


traced @: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md9710/Oct4.html, on 11/ma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