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5 November 2008
肋骨的故事
生活名采 - 蘋果日報
當 晚 相 約 在 尖 沙 咀 的 「 培 哥 火 鍋 」 吃 飯 , 阿 培 是 在 流 浮 山 認 識 的 , 他 在 那 裏 有 個 魚 檔 , 活 海 鮮 大 把 , 運 到 市 區 生 劏 來 打 邊 爐 , 應 該 好 吃 , 聽 到 了 即 刻 去 捧 場 。
客 人 還 有 吉 隆 坡 來 的 老 朋 友 早 慧 和 她 的 同 事 , 倪 匡 兄 和 我 將 在 十 一 月 中 去 新 加 坡 、 吉 隆 坡 和 檳 城 三 地 演 講 。 說 是 演 講 , 其 實 是 去 做 活 人 騷 。 倪 匡 兄 已 有 三 十 年 未 到 , 陪 他 走 一 趟 。
演 講 是 早 慧 所 屬 集 團 和 新 加 坡 的 潘 國 駒 博 士 安 排 的 。 早 慧 先 來 和 我 們 做 個 訪 問 , 回 去 事 前 張 揚 , 宣 傳 一 番 。 星 馬 報 人 做 事 認 真 , 真 令 人 佩 服 。
大 家 都 擔 心 倪 大 嫂 摔 傷 之 後 的 情 形 , 其 實 她 已 經 完 全 復 原 , 臉 上 疤 痕 消 失 , 肋 骨 斷 了 , 也 自 己 連 接 了 起 來 。
說 到 肋 骨 , 蔣 芸 在 報 上 寫 說 張 敏 儀 在 瑞 士 被 人 撞 倒 , 也 斷 了 幾 根 。 我 事 前 和 查 先 生 吃 飯 時 見 到 她 , 看 到 她 也 已 經 沒 事 了 , 算 命 先 生 說 她 一 生 人 要 傷 三 次 , 都 靈 驗 。 這 三 次 都 已 過 去 , 今 後 大 吉 大 利 。
多 年 前 我 也 斷 過 , 那 是 沖 涼 時 摔 倒 , 碰 到 浴 缸 邊 , 還 以 為 只 是 皮 外 傷 , 到 跌 打 醫 生 處 , 那 傢 伙 說 只 是 皮 外 傷 , 拚 命 替 我 搽 藥 酒 和 按 摩 , 還 好 我 是 一 個 硬 漢 子 , 沒 有 叫 出 聲 來 。
事 後 , 剛 好 是 洪 金 寶 導 演 的 《 殭 屍 先 生 》首 映 , 戲 拍 得 真 好 , 看 到 停 止 呼 吸 的 場 面 , 我 忍 不 住 笑 , 一 笑 就 痛 , 但 不 笑 也 不 行 , 真 是 又 笑 又 痛 。
第 二 天 去 照 X 光 , 才 發 現 肋 骨 折 斷 三 根 , 但 肋 骨 真 是 奇 怪 的 東 西 , 不 必 接 , 也 自 動 會 黏 起 來 。 當 然 囉 , 要 不 然 怎 麼 包 紗 布 或 者 用 石 膏 接 起 ?
倪 匡 兄 指 着 倪 太 , 說 : 「 她 受 傷 , 痛 的 是 我 , 我 瘦 了 兩 磅 。 」
他 說 話 誇 張 , 但 表 現 又 十 分 真 摯 , 大 家 問 : 「 看 樣 子 不 像 瘦 了 呀 ! 」
倪 匡 兄 笑 嘻 嘻 地 : 「 看 她 好 了 , 心 情 愉 快 , 東 西 多 吃 了 , 胖 回 四 磅 。 」
蔡瀾
5-11-2008
生活名采 - 蘋果日報
Sunday, 19 October 2008
傾 跌 佳 人 —— 蔣 芸
不 到 一 個 月 前 , 紫 微 楊 以 乳 豬 宴 饗 客 , 說 是 相 見 也 無 事 , 其 實 又 洗 塵 又 送 行 , 座 上 有 朋 自 遠 方 來 , 又 有 人 即 將 遠 行 也 。
酒 至 半 酣 , 張 敏 儀 突 然 問 紫 微 楊 曰 : 鐵 板 神 算 批 書 中 有 云 我 命 中 有 三 次 傾 跌 , 其 中 兩 次 已 發 生 過 了 , 還 有 一 次 , 會 是 什 麼 時 候 呢 ? 希 望 早 一 點 , 不 要 等 到 我 七 老 八 十 , 難 以 承 受 … …
紫 微 楊 笑 而 不 答 , 私 下 是 否 會 替 她 算 一 算 , 我 不 知 道 。 這 次 忽 然 的 消 息 傳 來 , 敏 儀 在 歐 遊 期 間 , 搭 火 車 往 瑞 士 途 中 , 被 一 個 冒 失 的 鬼 仔 連 人 帶 行 李 一 撞 , 倒 地 時 還 撞 上 了 金 屬 邊 的 座 椅 , 竟 撞 裂 了 肋 骨 兩 條 , 中 途 折 返 港 住 進 了 瑪 麗 醫 院 。
嚇 得 我 , 想 起 她 臨 行 前 餞 別 宴 上 之 問 不 禁 又 難 過 又 歡 喜 , 真 想 快 點 跑 去 向 她 慰 問 兼 道 喜 : 你 這 命 中 注 定 的 三 次 傾 跌 於 焉 完 成 , 而 且 正 如 你 所 願 發 生 在 風 華 仍 茂 且 過 度 活 躍 , 東 南 西 北 周 圍 走 的 年 代 , 你 當 然 可 以 承 受 , 確 屬 不 幸 中 的 大 幸 了 。
傾 跌 之 後 的 女 強 人 , 仍 不 失 強 者 本 色 , 對 這 一 聲 恭 喜 欣 然 接 受 , 還 數 得 出 幾 點 好 彩 , 記 得 一 年 多 前 在 上 海 , 友 人 家 中 的 傾 跌 , 撞 跌 在 玻 璃 鏡 屋 中 如 幻 如 真 , 血 流 如 注 , 急 救 後 連 夜 送 返 香 港 就 醫 。 那 時 , 她 仍 數 出 四 點 大 幸 : 其 一 沒 有 破 相 ; 其 二 不 用 輸 血 ; 其 三 遇 到 一 個 高 明 的 縫 針 大 夫 , 連 瑪 麗 醫 院 那 位 被 她 稱 為 儒 醫 的 周 秀 萍 也 讚 歎 , 說 是 絕 無 僅 有 的 不 必 拆 過 再 縫 的 好 手 工 ; 其 四 , 我 忘 了 。
而 這 回 在 瑞 士 之 傾 跌 , 她 也 數 得 出 好 多 點 大 幸 。 其 一 肋 骨 未 曾 刺 穿 心 肝 脾 肺 ; 其 二 火 車 上 遇 到 一 個 懂 法 語 的 英 國 女 人 , 十 分 捱 義 氣 , 替 她 做 足 聯 絡 、 翻 譯 、 照 料 的 功 夫 , 等 在 火 車 站 上 的 舊 同 事 聞 訊 進 來 接 手 後 才 功 成 身 退 。 哪 , 比 起 林 燕 妮 最 近 乘 坐 法 航 因 用 特 區 護 照 而 受 到 的 歧 視 與 冷 漠 對 待 , 害 得 大 美 人 半 夜 三 更 要 流 落 機 場 , 還 拖 着 兩 大 箱 行 李 的 尷 尬 無 助 , 同 行 者 又 無 視 於 她 的 處 境 自 行 先 上 機 去 也 , 那 敏 儀 的 遭 遇 真 是 不 幸 中 的 大 幸 了 。
一 向 對 香 港 公 立 醫 院 的 醫 療 服 務 與 專 業 擊 節 讚 賞 的 她 , 這 次 也 不 例 外 , 堅 持 返 港 就 醫 , 直 到 見 到 了 儒 醫 周 女 士 出 現 才 安 下 心 來 。 我 則 替 她 批 還 有 一 次 , 不 過 那 會 是 幸 福 之 跌 , 跌 向 教 堂 , 她 曾 揚 言 是 七 十 歲 , 是 很 多 很 多 年 之 後 也 。
人 生 的 禍 福 本 來 難 以 預 料 , 是 禍 躲 不 過 , 相 信 每 個 人 都 只 希 望 那 禍 是 生 命 中 可 以 承 受 的 力 度 , 尤 其 是 今 天 全 球 一 片 傾 跌 的 驚 濤 駭 浪 中 , 或 者 我 們 要 像 她 一 樣 從 好 處 著 眼 樂 觀 看 待 , 試 試 能 不 能 舉 出 至 少 一 點 大 幸 來 , 譬 如 說 國 破 山 河 在 。
蔣 芸
19-10-2008
出處: 《蘋果日報》副刊
Saturday, 13 September 2008
馮 仁 昭 四 圍 超 : 許 鞍 華 獲 獎 媲 美 黑 澤 明

馮 仁 昭 四 圍 超 : 許 鞍 華 獲 獎 媲 美 黑 澤 明
導 演 許 鞍 華 前 日 喺 日 本 福 岡榮 獲 「 第 十 九 屆 福 岡 亞 洲 文 化 獎 」 , 佢 唔 單 止 係 首 位 香 港 導 演 攞 呢 個 獎 , 仲 係 首 位女 性 獲 得 呢 項 殊 榮 , 而 黑 澤 明 、 侯 孝 賢 同 張 藝 謀 都 先 後 攞 過 呢 個 獎 , 而 頒 獎 禮 連 日本 嘅 王 子 同 王 妃 都 有 出 席 , 大 會 仲 請 咗 喺 日 本 發 展 多 年 嘅 陳 美 齡 訪 問 許 鞍 華 , 而 佢致 辭 時 話 感 謝 父 母 同 香 港 嘅 創 作 自 由 , 令 佢 可 以 好 自 由 咁 追 求 自 己 嘅 興 趣 。
出處: 《蘋果日報》娛樂版
Sunday, 17 August 2008
Wednesday, 13 August 2008
Thursday, 31 July 2008
出 醜
Wednesday, 30 July 2008
崇基應林堂 (左丁山)
公 關 大 姐 大 請 吃 晚 飯 , 席 設 莊 士 敦 道 杭 州 飯 店 , 此 夜 不 談 公 關 , 只 談 閒 事 、 逸 事 、 飲 食 事 , 因 有 蔣 芸 、 蔡 瀾 、 張 大 姐 、 紫 微 楊 在 , 更 有 梁 教 授 、 董 社 長 伉 儷 、 靚 女 Y , 幾 時 輪 到 左 丁 山 出 聲 呀 , 一 於 聽 而 不 講 , 猛 咁 袋 錢 落 自 己 袋 , 食 得 高 興 。 如 此 場 合 , 本 來 無 甚 火 花 , 點 知 張 大 姐 講 起《 赤 壁 》 就 越 講 越 激 昂 , 加 上 蔣 芸 一 早 為 文 撥 火 , 於 是 變 成 「 三 國 演 義 」 , 兩 位 女 將 大 戰 蔡 瀾 , 口 沫 橫 飛 , 認 真 精 彩 。 原 來 吳 宇 森 曾 經 請 教 過 蔡 瀾 如 何 適 應 市 場 , 改 編 三 國 橋 段 , 於 是 出 現 八 陣 圖 出 現 於 赤 壁 故 事 ! 吳 宇 森 大 一 早 諗 住 《 赤 壁 》 在 美 國 及 外 國 上 演 , 要 吸 引 美 國 觀 眾 , 梗 係 注 重 打 鬥 場 面 , 戰 事 連 場 啦 , 至 於 三 國 歷 史 人 物 故 事 , 美 國 人 之 認 知 , 相 等 於 香 港 觀 眾 對 賓 虛 , El Cid 之 認 識 , 算 鬼 數 啦 。 張 大 姐 就 認 為 即 使 要 適 應 美 國 市 場 , 吳 宇 森 改 編 仍 然 多 餘 兼 過 份 。
蔣 芸 數 在 座 十 一 人 之 中 , 中 大 人 佔 七 位 , 其 中 又 以 崇 基 四 人 為 多 數 , 點 不 知 紫 微 楊 舉 手 話 : 「 我 都 算 係 崇 基 , 讀 到 三 年 級 下 學 期 先 至 退 學 , 主 修 經 濟 , 老 師 係 麥 健 增 , 當 時 院 長 係 李 應 林 , 最 初 港 島 上 課 , 後 來 搬 入 馬 料 水 。 」 崇 基 第 一 屆 畢 業 生 冇 紫 微 楊 之 名 , 原 來 佢 係 冇 畢 業 到 , 現 在 睇 番 轉 頭 , 可 能 崇 基 之 失 , 倪 匡 亦 曾 在 聯 合 肄 業 , 至 於 有 冇 畢 業 , 左 丁 山 就 唔 知 , 但 聯 合 書 院 認 佢 係 校 友 , 仲 請 佢 返 聯 合 講 學 。
崇 基 學 院 紀 念 李 應 林 , 有 一 座 宿 舍 建 於 一 九 五 八 年 , 名 為 應 林 堂 , 今 年 慶 祝 五 十 周 年 , 舊 宿 生 在 《 蘋 果 日 報 》( 七 月 二 十 六 日 ) 刊 登 半 版 廣 告 , 十 分 矚 目 , 廣 告 有 對 聯 云 : 「 崇 高 浩 氣 揚 五 十 良 辰 不 負 海 山 共 應 , 基 本 雄 姿 在 三 千 好 漢 曾 經 風 雨 同 林 。 」 曾 在 崇 基 讀 中 文 系 因 得 罪 教 授 而 畢 唔 到 業 之 中 文 Y 來 電 云 : 「 應 林 對 聯 可 稱 及 格 , 但 唔 夠 工 整 , 上 聯 崇 高 浩 三 字 皆 為 形 容 詞 , 海 山 共 應 不 如 海 山 互 應 , 下 聯 基 本 雄 姿 太 俗 , 三 千 好 漢 似 梁 山 好 漢 , 不 如 改 為 三 千 學 子 。 咁 啦 , 上 聯 不 如 改 為 : 崇 高 氣 節 揚 五 十 良 辰 不 負 海 山 互 應 , 下 聯 就 係 : 基 督 精 神 在 三 千 學 子 曾 經 風 雨 同 林 。 」 經 佢 一 改 果 然 係 好 。 過 三 十 分 鐘 , 中 文 Y 又 打 電 話 : 「 諗 到 仲 好 , 聽 住 , 上 聯 係 : 崇 德 修 文 共 慶 金 禧 曾 聽 濤 聲 讀 書 聲 遙 相 和 應 , 下 聯 係 : 基 平 礎 實 唯 傳 木 鐸 聚 論 國 事 天 下 事 師 法 東 林 。
2008-7-30
《蘋果日報》左丁山
Tuesday, 22 July 2008
奇 蹟
連載:《蔡瀾談倪匡》蔡瀾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倪太來港小住,查先生查太太宴客,張敏儀、李純恩夫婦和我作陪。
眾人坐下之後,倪太即刻拿出倪匡的近照給我們看。果然減肥成功,六十歲人了,看來像四十歲,越來越似倪震。
照片中看到他身上的大吊帶。
「 此人離譜。 」倪太說:「 瘦了用吊帶,肥的時候拿剪刀剪開褲背,穿來穿去那幾件衣服。 」
深居不出門,換那麼多時裝幹什麼?
倪匡兄做事有決心,飯桌上有一個小秤,量食物的重量。又有一冊加路里指南,每餐按照身體需燃燒的熱量進食。一個加路里也不超過。
「 來港多久? 」
「 一個多月。 」倪太說。
眾人嘩然:「 那麼倪匡沒有人照顧,不是寂寞得死? 」
「 才不會呢。 」倪太說,「 他已進入電腦時期,每天對著電腦寫文章。 」
「 什麼? 」大家問,「 他學會用電腦?這麼一個連Fax機都不碰的電器白痴? 」
「 唔。 」倪太說,「 每天用電腦寫,一共寫一萬七千字。 」
「 這麼厲害!用的是什麼輸入法? 」
「 口講的那種! 」倪太說。
聽過此軟件已發明,但不流行,原因是電腦辨別主人聲音的技術,還不成熟。
「 倪匡那種國語,電腦聽得懂? 」大家驚奇得不得了。
倪太點頭說:「 他說話更快,只有電腦能跟得上。 」
我們心服口服,決定明天即刻去買電腦,要是這個機器聽得懂倪匡的指揮,已非科技進步那麼簡單,可以說是奇蹟了。
起初認識倪匡,要聽懂他的話,國語需見面十次之後,粵語至少要二十次。 「 說明書呢? 」我們問,「 倪匡會看用者指南嗎? 」
「 他買了一大堆參考書,研究了幾天,最後都丟掉,完全靠自己摸索。 」
真厲害!
「 他那麼有耐性,可以學倉頡輸入法,或部首或註音法呀! 」
「 本來可以的。 」倪太說,「 但他拒絕去學那一套。他說學了之後,有發音指揮的一出現,便是白學了。 」
「 但是怎麼純熟,也不可能每天要電腦打出一萬七千個字來吧。 」
倪太笑了:「 你沒聽清楚,是幾個月才打出一萬七千字。 」
Wednesday, 16 July 2008
Tuesday, 15 July 2008
Sunday, 6 July 2008
打 什 麼 緊 ?
「 十 點 多 了 , 打 電 話 給 倪 匡 , 不 知 道 會 不 會 太 遲 ? 」 敏 儀 問 。
「 還 沒 睡 吧 ? 」 查 太 太 說 。
電 話 鈴 響 , 倪 匡 兄 從 夢 中 驚 醒 , 敏 儀 拚 命 說 對 不 起 。
翌 日 , 去 接 倪 匡 兄 時 , 我 問 : 「 你 通 常 是 幾 點 鐘 上 床 的 ? 下 次 給 你 電 話 , 也 不 想 太 晚 。 」
「 有 時 十 二 點 才 睡 。 」 他 說 , 「 昨 夜 吃 過 晚 餐 就 上 床 。 」
「 敏 儀 吵 醒 了 你 , 你 有 沒 有 生 她 的 氣 ? 」
「 生 什 麼 氣 呢 ? 反 正 我 聽 了 電 話 , 馬 上 就 可 以 再 睡 的 。 吃 了 就 睡 , 睡 了 又 醒 ; 一 切 , 又 打 什 麼 緊 ? 」
「 那 天 黎 智 英 要 約 你 吃 午 餐 , 才 中 午 十 一 點 多 , 你 說 你 已 經 吃 過 了 , 真 的 是 那 麼 早 就 吃 嗎 ? 」
「 想 吃 就 吃 , 那 才 過 癮 。 一 切 , 又 打 什 麼 緊 ? 」 他 又 說 。
真 羨 慕 這 位 老 人 家 , 一 無 所 掛 , 把 一 切 , 又 打 什 麼 緊 當 了 口 頭 禪 。
「 我 已 經 叫 秘 書 把 稿 費 拿 了 給 你 , 收 到 了 嗎 ? 」 我 問 。
「 啊 , 我 才 想 告 訴 你 的 , 收 到 了 , 那 麼 多 , 太 謝 謝 你 了 。 」
「 怎 麼 會 多 呢 ? 從 前 你 租 我 這 個 地 盤 寫 稿 , 是 幫 了 我 的 忙 , 還 給 我 一 半 稿 費 當 租 金 , 應 該 說 謝 謝 的 , 是 我 才 對 。 現 在 我 們 一 人 寫 十 五 天 , 已 不 能 當 是 租 金 了 。 」
「 還 是 你 多 收 一 點 吧 , 」 他 說 : 「 一 切 , 又 打 什 麼 緊 ? 」
我 已 不 再 和 他 爭 辯 , 照 拿 一 半 給 他 。
「 不 過 , 」 我 說 : 「 讀 者 們 有 些 意 見 , 要 我 們 在 一 個 星 期 , 而 不 是 一 個 月 分 開 來 寫 。 這 樣 吧 , 一 個 星 期 前 半 由 我 寫 , 後 半 由 你 寫 , 遇 到 有 連 貫 性 的 就 多 幾 篇 , 反 正 一 人 寫 一 半 就 是 。 」
倪 匡 兄 懶 洋 洋 地 : 「 你 說 什 麼 就 什 麼 , 一 切 , 又 打 什 麼 緊 ? 」
——蔡瀾
出處:01/Jul/2008, 《蘋果日報》
Saturday, 21 June 2008
圖 片

screen capture 圖片。
due to my ignorance about flash webpages, i wasn't able to save the pictures directly from the page.
hence, the screen cap.
出處:rthk 80年 網站
Saturday, 7 June 2008
Wednesday, 21 May 2008
入讀中大首次說英語
校記編號﹕120425
學校﹕瑪利曼中學
8月8日,一個陽光普照的上午,前廣播處長張敏儀應《明報》校園記者邀請,回到母校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接受訪問。十多個校記圍坐在張敏儀身邊,她嫌校記 坐得太遠,招呼大家靠近點,她打趣的說﹕「我的身邊怎麼這麼空虛﹖」她從容不迫地接受校記訪問,言談間毫不吝嗇笑聲。雖曾是政府高官,卻沒半點架子。
張敏儀更反客為主,首先向校記發問﹕「啊﹗放暑假了,你們都做些什麼呢﹖一定在努力讀書吧。」
回味大學愛划艇割菜時光
再次踏足校園,張敏儀重溫當年快樂時光,她說﹕「在崇基念書的4年,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她喜歡這個美麗的學院,4年的女生宿舍生活培養她獨立的性格。「那時,我和同學會划艇到烏溪沙去,夜裏常常出外玩耍。運動場附近是一條小村,有十數戶村民,我們會到他們那兒割菜、摘木瓜,那種生活真令人回味。」
張敏儀念中文中學,「因小時候家境不好,讀中文學校比較便宜」。
她很愛看書,對英國文學有濃厚興趣﹕「當年表妹在英文學校讀書,我除了溫習自己的課本,還借她的課本讀,例如狄更斯、奧斯汀等作品的節本那時候很流行,我都看過。讀書是最輕鬆有趣的事﹗」
會考5優3良冠全港
張敏儀在會考中取得五優三良的佳績,於全港女考生中排名第一。她獲得獎學金並升讀香港中文大學的英文系。
張敏儀畢業於中文中學,念大學英文系,最初是很困難的。她說﹕「這是我一生中第一個最困難的時刻。」
正式入學前,她去見有「白髮魔女」之稱的系主任Dr. Hensman,「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說英語。」Dr. Hensman 要她形容那天崇基學院的情形,她完全說不出話,臉都脹紅了,良久才吐出一句英語,「It was raining」。
後來,Dr. Hensman答應給她3個月的適應時間。「最初3個星期真的非常艱難,老師說什麼我都一知半解。但我不斷嘗試,爭取每一個練習英語的機會,我在那3個月裏慢慢習慣了運用英語。」
臨別時,張敏儀更主動邀請校記,稍後再舉辦聚會。「我還想和你們聊天﹗」校記興奮不已,一致贊成﹗
(文章經編輯部刪改)
出處:《明報》校園記者網
未圓偷渡電影夢
校記編號﹕120288
學校﹕彩虹鸷天主教英文中學
一眾校記懷覑既興奮又戰戰兢兢的心情,訪問被譽為「最美麗女高官」的張敏儀。「我不用介紹自己吧﹗」她親切的笑容消除了校記緊張的心情,一片笑聲為這次訪問揭開序幕。
熬過《城市論壇》阻滯期
「正因70年代的香港以經濟為主,對政治冷感,所以香港電台覑力推動成熟開明、社會應有的電台電視節目。」曾任廣播處長多年的張敏儀,一語道破製作《政黨論壇》、《香江歲月》等關於社會、政治和歷史的節目的原因。
她又憶述製作《城市論壇》初期,遇到不少阻滯,先後有警務處不批准場地和觀眾反應冷淡,她坦言首5年是熬過去的。「很幸運,我的工作是我喜歡的,我不覺得辛苦,還很有樂趣呢﹗」她對工作的熱忱表露無遺。
張敏儀曾執導膾炙人口的電視劇——《獅子山下》,當被問到有否想過拍電影時,她即興奮地說﹕「70年代末偷渡潮時,我構思過一部名為《3pm Lo Wu》的電影。」她的靈感來自拍紀錄片時,目睹每天下午3時,警車將抓到的偷渡客送到羅湖遣返內地。「我還清楚記得幾個失望和無奈的面孔,他們背後是有很 多故事的。」她把聲音壓低了。「現在我老啦﹗」她的笑聲掩蓋了未圓夢想的遺憾。
學英文對照中西文化
「小學時我已 看完四大名著的其中3本。」畢業於中文大學英文系的張敏儀自小喜愛中國文學。她隨即又好奇地問校記誰看完《紅樓夢》。「英文是吸收知識的工具。在學英文的 過程中,也學習了語文背後的人文精神。」她對學英文有一番看法。她又認為中國人學英文的重要,是可將中國民族的傳統和外國的文化相對比,從而知道21世紀 的發展。
(文章經編輯部刪改)
張敏儀指自己在70年代末偷渡潮時,曾構思拍攝電影,靈感來自拍紀錄片時,目睹每天下午3時,警車將抓到的偷渡客送到羅湖遣返內地,電影的名字亦已想好為《3pm Lo Wu》。
出處:《明報》校園網
中中生也可學好英文
校記編號﹕120398
學校﹕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
你可能覺得讀中文中學就等於「沒前途」,但你又知不知道,前廣播處長、人稱張大姐的張敏儀,當年也是「中中人」﹖
由於小時候家庭環境不太好,張敏儀選擇到學費較便宜的中文中學讀書。雖然在60年代,中中被視為次一等,但這並沒有減低張敏儀對學習的熱誠。當年就讀寶 血女子中學的她笑言﹕「我很喜歡讀書,從不覺得讀書是件苦事﹗」結果在中學會考中,張敏儀考得五優三良的佳績,更獲頒發獎學金入讀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
讀英國文學了解人文精神
就讀中文中學,大學時卻選擇修讀英文,似乎有點兒奇怪,但張敏儀卻有這樣的解釋﹕「我最少機會接觸英文嘛,因此要挑戰自己,把英文學好。」還有另一個原因﹕「我對語文很有興趣,尤其是英國文學。」張敏儀認為讀英國文學,可看到當中的人文精神,令自己更具「世界觀」。
對於中國文學,張敏儀同樣熱愛,小學六年級就看完《紅樓夢》、《三國演義》。她強調﹕「兩文三語同樣重要,不能厚此薄彼。」早前有報道指中文中學中四轉 用英語教學後,會考成績不太理想,張敏儀感到難過,她勉勵中中學生要積極一點,不要自卑。「崔琦、丘成桐也是中中畢業的啦﹗」張敏儀認為母語教學並非負 面,一般人認為用中文學習,英文就會被忽視,但其實中英文可以一同學好,兩者並沒有衝突。
經典作品豐富語文修養
張敏儀語重心長地說﹕「多看好書、好電影,特別是一些經典的作品,對你的語文能力,甚至是思考、修養方面都必有幫助。」這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對於青年人,甚至任何人來說,的確是無比受用。
(文章經編輯部刪改)
面對年輕人,大家總說一代不如一代,說新生代十分幸福,但成績不如前人,張敏儀卻十分體諒年輕人,甚至覺得新一代「好辛苦」。「我們那代只要努力便可向上爬,現在他們卻進入樽頸年代,好難向上爬。」
出處:《明報》校園記者網
親切大姐授學貫中西要訣
如果要說張敏儀是最美麗的女高官,我倒認為用最體貼、最細心、最令人驚喜來形容她,更為適切。
那窩心體貼的感覺,從訪問的第一分鐘開始,維持到最後一秒。記者從未遇過一次訪問,受訪者的事前準備,比記者更多、更齊備。最美麗高官「已成往事」
今次《明報》校園記者獲安排到中文大學——張敏儀的母校進行訪問,走進崇基大樓,陽光充沛的大房,張敏儀早已細心地準備好一碟碟的三文治與曲奇餅,還有橙汁、咖啡和茶。「你們哪個未趕及吃早餐的,先來吃一點才訪問吧。」張敏儀熱情招待校記。
吃過早點,便開始長逾兩句鐘的訪問,人稱張大姐的張敏儀由讀中文中學談起,如何到中大才講第一句英文﹔由1963年會考起,當年題目如何艱深,張敏儀以 5優3良成為當年女狀元﹔如何日曬雨淋拍港台片集﹔退休後如何改不掉習慣,每天看5份報章,還要上網看齊所有報章雜誌。每條題目張敏儀都如說故事般,說得 極細緻。
只有一條題目,校記得不到詳細答案﹕「你對人家譽你為最美麗女高官有何看法﹖」大姐只回答一句「這已是過去的事」,便別過頭答第二條問題,這時的張大姐便最似官。
買陶傑董橋書贈校記
書與電影,是大姐在訪問中談得最起勁的題目之一。中英文名著她說都要去看,好的散文也要看,說覑便別個頭問身旁的中大職員﹕「這裏的書店還有開嗎﹖可否幫我買14套陶傑與董橋的書送給他們。」
一邊訪問,一邊書已送上來。一心來訪問的校記,高興地收到大姐的禮物。沒料到更喜出望外的是,張敏儀為了是次訪問,前幾天特別託友人到內地買了14套、每套59集的《走向共和》光碟送給校記。
強力推介《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這套被譽為拍得最好的近代史電視劇,是張敏儀近來強力推介的,她自己不眠不休在4天內看完59集。
「你今天不看,或者今天看不明,不打緊,最重要你留下來,到一天拿出來看,你會對這段歷史,有更深刻感受。」然後便從私家車搬出一盒盒的光碟派給大家。那樣窩心的受訪者,你遇過沒有﹖
訪問上午於中大進行,有校記住在天水圍,細心的張敏儀準備好早餐,並說「吃飽早點才問問題吧﹗」
為了這次訪問,張敏儀特別託朋友在內地買了14套《走向共和》送給校記,盼望他們對這段近代史有更深刻的認識。
出處:《明報》校園記者網
Tuesday, 20 May 2008
Sunday, 18 May 2008
張敏儀
總 會 清 晰 的 記 得 初 見 她 時 的 模 樣 , 不 是 驚 艷 , 卻 比 驚 艷 更 醇 厚 而 深 邃 。 這 些 年 的 她 是 像 年 份 上 好 的 葡 萄 酒 , 一 種 獨 特 的 味 道 年 深 日 久 持 續 的 散 發 着, 套 別 人 說 過 的 話 : 歲 月 放 過 了 她 , 對 她 特 別 寬 厚 , 也 許 因 為 她 那 顆 如 天 使 般 的 心 ; 永 遠 操 心 , 永 遠 寬 容 , 永 遠 記 掛 , 永 遠 付 出 , 尤 其 是 對 一 些 上 了 年 紀 的 長 輩 。
那 一 年 , 三 蘇 離 開 了 , 不 久 , 三 蘇 的 女 兒 又 傳 來 噩 耗 , 最 艱 難 的 時 刻 , 若 不 是 她 , 三 嬸 不 知 如 何 捱 過 去 ; 是 她 放 下 了 繁 忙 的 公 務 , 二 話 不 說 就 陪 三 嬸 赴 美 料 理 打 點 一 切 , 馬 評 人 卡 洛 斯 是 三 嬸 的 姨 甥 , 素 來 沉 默 寡 言 , 也 忍 不 住 對 我 說 : 唉 , 真 叫 我 們 做 親 戚 的 也 覺 慚 愧 … …
去 年 三 嬸 也 到 天 上 與 心 愛 的 丈 夫 女 兒 相 會 了 , 人 在 外 地 的 她 , 連 夜 撲 機 票 趕 回 來 , 翌 日 又 要 單 飛 , 我 們 這 幾 個 每 年 至 少 會 與 三 嬸 見 一 次 面 , 全 靠 的 是 她 的 安 排 張 羅 , 只 需 到 時 赴 會 , 如 今 還 會 回 想 起 三 嬸 每 次 盛 裝 出 席 , 見 到 一 大 桌 子 的 人 , 那 真 心 的 燦 爛 的 笑 容 , 三 嬸 病 中 寂 寞 的 那 段 日 子 , 麻 將 也 不 會 打 的 她 , 煞 費 苦 心 的 安 慰 照 顧 之 餘 , 還 組 織 牌 搭 子 給 三 嬸 解 悶 , 那 用 心 遠 比 一 個 女 兒 所 能 做 到 的 更 多 , 更 周 全 。
轉 眼 間 , 三 嬸 走 了 一 年 , 驛 馬 星 動 得 厲 害 的 她 , 臨 行 前 還 不 忘 通 知 三 嬸 的 蓮 位 已 搬 了 去 東 蓮 覺 苑 與 三 蘇 一 起 。 因 此 , 約 了 小 思 前 去 參 拜 追 思 , 山 光 道 上 那 深 富 歷 史 價 值 的 佛 堂 , 古 色 古 香 , 檀 香 裊 繞 , 誦 經 不 輟 , 這 樣 圓 滿 的 安 排 , 也 只 有 她 這 樣 的 有 心 人 才 能 做 得 到 , 一 種 單 純 素 樸 , 一 無 所 求 生 死 不 渝 的 真 心 對 待 。
那 麼 剛 強 , 那 麼 周 到 , 又 那 麼 獨 特 , 從 初 見 到 現 在 , 三 十 多 年 過 去 了 , 依 然 還 是 那 個 她 , 在 歲 月 中 一 點 一 滴 的 顯 現 着 難 以 言 喻 的 內 在 與 外 在 之 美 , 且 本 色 不 改 , 操 心 依 舊 , 非 常 的 大 氣 大 量 。
自 君 別 後 的 港 台 , 再 也 見 不 到 有 那 一 個 人 , 有 她 那 樣 的 承 擔 , 有 她 那 樣 的 識 見 , 還 有 她 那 樣 千 萬 人 吾 往 矣 的 我 行 我 素 , 那 些 年 代 , 那 些 節 目 那 種 風 格 那 種 人 文 的 關 懷 , 那 種 堅 守 傳 媒 道 德 勇 氣 的 精 神 , 早 已 一 去 不 復 返 。
沒 有 錯 , 就 是 那 個 她 , 當 年 樂 宮 樓 頭 在 一 大 廳 的 茶 客 , 一 浪 又 一 浪 的 喧 嘩 中 遠 遠 的 只 看 到 的 一 張 臉 , 一 張 微 微 揚 起 的 素 臉 , 堅 毅 的 下 巴 , 挺 直 的 鼻 樑 , 輪 廓 分 明 , 那 麼 年 輕 , 那 麼 自 信 , 那 麼 自 在 , 遠 遠 的 看 到 她 在 那 裏, 其 他 的 只 變 成 模 糊 的 人 影 , 慢 慢 淡 出 … …
蔣芸
出處:《蘋果日報》
Sunday, 11 May 2008
暖 壽 宴
「 生 日 之 前 的 晚 宴 , 有 沒 有 什 麼 名 堂 ? 」 大 家 都 知 道 冷 門 的 東 西 , 一 問 查 先 生 , 即 刻 知 道 。
「 叫 暖 壽 。 」 果 然 , 查 先 生 笑 瞇 瞇 地 說 。 眾 人 聽 了 折 服 。
「 你 不 寫 的 話 , 我 們 不 知 道 你 人 在 那 裏 。 」 張 敏 儀 對 我 說 。
我 回 答 : 「 最 好 是 倪 匡 兄 和 我 , 一 人 一 半 。 」
倪 匡 兄 聽 了 搖 頭 擺 首 : 「 不 , 不 。 說 好 了 是 客 串 的 , 不 能 變 為 共 演 。 」
我 嘆 了 一 口 氣 , 倪 匡 兄 看 到 我 那 個 樣 子 , 同 情 地 自 動 獻 身 : 「 這 樣 吧 , 如 果 你 太 疲 倦 , 打 電 話 來 。 停 兩 三 天 , 我 來 替 , 還 是 可 以 的 。 」
「 你 不 如 另 外 開 一 個 欄 吧 。 」 張 敏 儀 說 。
「 一 半 我 都 不 肯 了 , 還 說 每 天 ? 」 倪 匡 兄 瞪 大 了 眼 睛 。
我 說 : 「 你 的 見 地 我 們 都 喜 歡 聽 , 真 是 與 別 不 同 。 這 樣 吧 , 叫 一 個 美 女 記 者 到 你 家 裏 , 把 過 去 七 天 的 時 事 逐 件 問 你 的 意 見 , 你 一 一 回 答 , 她 照 錄 , 一 個 星 期 來 一 篇 好 了 。 」
大 家 都 贊 同 : 「 巴 伐 羅 希 死 了 , 徐 四 民 也 死 了 。 」
倪 匡 兄 懶 洋 洋 地 : 「 這 就 是 泰 山 和 鴻 毛 的 最 佳 例 子 。 」
接 着 大 家 都 討 論 選 舉 , 說 四 萬 一 定 能 打 垮 那 歪 嘴 女 人 。
「 阿 貓 阿 狗 都 能 打 低 她 , 只 要 想 起 她 推 行 惡 法 時 的 惡 形 惡 相 。 」
「 台 灣 的 紅 軍 沒 用 , 陳 水 扁 還 是 能 夠 做 到 屆 滿 才 下 台 。 」 有 人 憤 憤 不 平 。
倪 匡 兄 說 : 「 現 實 生 活 中 , 惡 人 總 有 好 報 , 有 的 活 到 七 老 八 老 , 但 是 武 俠 小 說 不 同 , 你 是 壞 人 , 終 被 好 人 打 死 , 大 快 人 心 , 這 就 是 武 俠 小 說 最 受 人 歡 喜 的 原 因 。 」
蔡瀾
出處:《蘋果日報》
牛 棚 , 不 要 寂 寞
偶 然 的 偶 然 , 因 為 《 東 宮 西 宮 》 的 工 作 人 員 容 許 我 把 23 條 小 冊 子 擺 放 在 他 們 的 展 售 桌 上 供 人 索 取 , 我 也 就 順 手 買 了 其 中 一 本 刊 物 以 示 敬 意 , 那 就 是 E+E , 開 頭 就 是 梁 文 道 的 告 別 牛 棚 , 告 訴 讀 者 , 牛 棚 書 院 沒 錢 了 , 現 在 是 他 和 胡 恩 威 掏 腰 包 付 欠 下 講 者 的 車 馬 費 。 說 話 裏 有 很 多 感 動 , 以 及 一 絲 寂 寞 。
牛 棚 我 聽 得 多 了 , 只 去 過 一 次 , 又 是 23 條 ; 為 這 樁 事 無 遠 弗 屆 , 竟 然 修 成 正 果 , 因 為 牛 棚 真 的 令 人 鼓 舞 , 那 些 出 位 活 躍 的 創 作 , 輕 鬆 的 認 真 , 書 獃 子 的 味 道 , 還 有 洗 得 太 清 潔 的 水 泥 地 上 歷 史 遺 留 下 來 的 血 腥 陰 影 。 倔 強 的 少 數 意 見 , 很 合 我 的 脾 胃 ; 只 是 , 我 還 沒 有 他 們 的 合 群 。
我 看 了 梁 文 道 的 告 別 , 想 起 哈 維 爾 的 另 一 段 話 , 他 說 , 讀 書 人 ( intellectuals ) 總 是 落 敗 的 , 成 功 的 讀 書 人 多 多 少 少 有 點 可 疑 , 但 讀 書 人 在 落 敗 有 他 們 的 勝 利 , 讀 書 人 是 寂 寞 的 。 我 明 白 這 話 , 我 們 的 勝 利 在 於 堅 持 , 我 們 對 彼 此 的 寂 寞 有 共 鳴 , 於 是 就 不 寂 寞 了 。
壹人壹句
(壹週刊)
25/apr/2002
「History is made of gossip」
(歷史是由閒言閒語組成的)
—— 前廣播處處長張敏儀離任港台時,外界揣測與「兩國論」事件有關。她套用了著名劇作家
王爾德(Oscar Wilde)在《少奶奶的扇子》中的一句對白「History is merely gossip」
(歷史只不過是閒言閒語),香港電台《清談一點鐘》
12/feb/2004
不說謊話,但是真話只說一半。
——前廣播處處長張敏儀直認以此法來應付政治敏感問題。《星島日報》
21/mar/2003
「It is not in ourselves, but in our stars!」
(非我們能主宰,唯聽天由命)
—— 年屆五十五歲的前廣播處長張敏儀,被問及對婚姻的看法時,套用了莎士比亞一句類似的說話,莎翁名著《凱撒大帝》中的原文為「The fault, dear Brutus, is not in our stars, but in ourselves, that we are underlings.」(親愛的布魯特斯,這錯誤並非天意註定,而是我們一手造成),《星島日報》
午 後 的 偷 窺
忽 然 聯 想 起 , 在 張 敏 儀 《 我 的 香 江 歲 月 》 特 輯 中 , 她 從 前 中 大 的 學 友 提 起 往 事 。 那 時 她 一 個 人 在 飯 堂 看 書 , 八 位 化 學 系 的 男 生 遠 遠 望 著 又 靚 又 叻 的 張 , 評 頭 品 足 。 當 張 一 抬 頭 , 八 人 同 時 垂 下 頭 來 。 大 男 生 們 春 心 蕩 漾 又 「 近 鄉 情 怯 」 吧 。
今 天 , 張 大 姐 被 記 者 問 到 前 塵 。 她 微 笑 : 「 唔 知 喎 。 後 來 都 有 講 番 … … 」 她 沉 吟 良 久 , 接 不 上 話 。 終 於 才 道 : 「 我 諗 呢 啲 係 好 自 然 嘅 事 , 當 時 梗 會 有 啦 。 」 竟 有 點 女 兒 態 。
青 春 歲 月 , 當 然 有 情 — — 沒 有 發 展 或 結 果 , 只 是 「 緣 份 不 夠 」 。
人 同 人 之 間 , 或 有 緣 無 份 、 或 有 份 無 緣 、 或 緣 與 份 , 都 不 夠 。
時 間 過 去 , 張 始 終 一 人 上 路 , 並 習 慣 享 受 寂 寞 。 這 些 問 題 不 再 討 論 。 假 如 當 年 「 八 壯 士 」 之 一 , 膽 更 壯 些 , 不 光 偷 看 , 還 付 諸 行 動 ?
午 後 , 我 見 心 無 旁 騖 的 男 生 , 把 翻 過 的 參 考 書 放 回 車 架 上 , 再 找 。 而 那 女 生 , 身 在 座 位 心 已 飄 遠 … …
(李碧華)
出處:《蘋果日報》副刊
Thursday, 8 May 2008
Monday, 5 May 2008
Wednesday, 30 April 2008
亦 舒 撰 文
午飯畢,放下筷子,只見各女士自手袋中取出粉盒,打開,照著小鏡子,忙往臉上抹粉,動作一致,小心翼翼,看著看著,不禁大笑。
笑後當然捱了一頓罵,我有無粉盒?當然有,十來廿歲,各種牌子大小質地顏色俱備,出門之前,為表示禮貌尊重,亦努力添上人工色彩。
有什麼可笑?
呵,這幾十年來,女性經歷多少艱辛,今非昔比,身分地位環境大大提升,友儕中不少在事業上已經獨當一面,可是,照樣沒有忘記敷粉搽胭脂,於是大樂,於是大笑。
適些年來,當然也見過從不補粉的漂亮女生,張敏儀是其中之一。
劉天蘭也一向不照小鏡子。
還有,林青霞飯後也沒有補唇膏。
這大概只是一種習慣,養成不補妝習慣的,肯定是不拘小節的瀟灑與一份自信。
女子補妝是十分嬌俏的一個小動作,不過什麼都得適可而止,有惡作劇人士一邊吃飯一邊敷著,結論是,某某昨晚一頓飯時間共打開粉盒照了甘七次。
不曉得究竟想看到什麼。
出處:亦舒論壇
Tuesday, 29 April 2008
亦 舒 撰 文
竟然翻出這些,與大家共勉。
24.姊妹
選姊妹?勢利眼一看便看中張敏儀。與伊其實不熟,一共吃過數次飯,只通過一次電話,感覺上是有這樣的姊妹,心理上先有個依傍,勞苦擔重擔的換可以到她那裡去。
可憐伊一個嬌滴滴的大姑娘不知恁地予人一個如此金剛不壞身的印象。她自己解嘲地說:“我不能哭呀。”問她如何會得身任高官之職(短短九年間):“我不知道,我真不知道。”
工作崗位上有啥疑難雜症,只需與她商量,別的意見就不必理會了。
--------------- --------------- --------------- ---------------
有些人挖空心思地取個別緻的名稱,實在是態度認真的表現,值得褒獎。
但實在是不必要的,音樂與畫俱不需要名名。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協奏曲全部只以號碼編排,說些什麼?閣下請聽。趙無極一列系的抽像畫也依照數目字,表現的題材,一目了然。
任何庸俗的陳腔濫調都可以重新編排,再來一次,是歌者,不是歌。張敏儀即使叫張三妹,也還是個能幹的女子。
名字太不重要。
Monday, 28 April 2008
《最美麗的港府高官》—— 黃霑
《最美麗的港府高官》黃霑寫於1990年
最美麗的港府高官,當然不是曹廣榮。
也不是陳方安生,或黃錢其濂!
對!當然是張敏儀!這位到今天依然美色可觀、秀色可餐的廣播署長。
認識敏儀之初,可從沒有想到,她會成為香港政府的廣播署長。那時,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出這位美麗的小姐,竟然有癮當官,而且官癮不短。 (據我所知,此地的商業機構不止一次甘詞厚幣挖張小姐,但敏儀由始至終,不為所動,仍然寧願當高官。)
敏 儀是八面玲瓏人物,那卻是一早就知道的了。她在「崇基」唸書的時候,常到「麗的」電視Freelance賺外快。那時的「麗的」,山頭多得很。每個編導, 都有所謂「自家人」,涇渭分得很清楚。但敏儀卻是人緣挺好,人人樂用,橫跨數大山頭,絕不會因為山頭壁壘分明,而阻礙了她的發展。反之,非常上和下睦,大 編導固然欣賞她,小助理也視她為友。
當然,她的漂亮佔了便宜。
但電視台是以繽紛為事業的聲色地,漂亮女人多的是。也不見得每位長得漂亮的小姐可以排眾而前。
敏儀之所以成為出眾紅人,不單因為她人長得漂亮,和做人也十分漂亮;她的成功,因為她有腦有料。
她任職港台,有一陣子,競爭對手大不乏人。可是,幾年下來,她先任新聞處長,打個轉,走了回去,已是廣播署長,昔日的對手,變成了自己的下屬。如非腦筋了得,哪裡可以勝得那麼漂亮,令對手半聲還未哼出,已敗下陣來。
她甚有容人之量。胸襟之廣,等閒之輩如黃霑,絕對不能企及。
多年前,香港文化界有過一宗「才女」錄音事件。
有位小姐,忽然添了個很奇怪的嗜好,喜歡把朋又的電話談話,統統錄音。
有一天,這位小姐和另一位女士通話。女士大概那陣子心情欠佳,電話里大發脾氣,罵起街來。
越罵越性起,終於有關無關,全部罵上。豈知罵人的每一個字,都讓在電話彼端的人錄了下來。
有電話錄音癖的小姐,事後公開錄音帶,到處邀人試聽。
敏儀和我,都在受罵之列。
但敏儀量大,不但不以為忤,還率先打電話給罵人的女士,婉言慰問。這種涵養工夫,友人中僅見。
敏 儀還另有一功。她十分敬老。我們這群人,都是香港文壇巨擘三蘇先生的小輩,在他生時,受三叔提攜指點不少。但三叔仙逝之後,時常關注他遺孀三嬸的人,似乎 就只有敏儀碩果僅存了。她對三嬸的關懷備至,令我們暗叫慚愧。我們都以有心無力,或沒有時間作藉口,只有敏儀,又有心,又出力,又肯抽時間關注這位我們其 實都甚有好感的老人家。
也許,敏儀因為至今仍然獨身,時間比有家室的人多些。不過,真要抽時間出來約老人家吃頓飯,也斷不會抽不出來吧?
何況,敏儀雖說是獨身,可不是沒有追求者。
我和敏儀認識了多年,親眼看到追求她的俊男,真是多得有如恒河的沙。
不過,美女不易為人獵到。有腦的漂亮女人,更難追求,所以俊男獻了一陣子殷勤之後,又失了踪。
大概都傷心欲死,只好認命退隱了。
退隱名單中,不乏大名鼎鼎的國際級人士。
像加山雄三,這位當年有「每一寸都是男人」之稱的日本當紅炸子雞,就肯定曾經一度拜倒過在敏儀裙下。
據我所知,這位俊男,有和敏儀在九龍街頭漫步的紀錄。
不是對美女有意思,來去匆匆酬酢甚忙的紅星,哪裡會有閒情逸致,陪人街頭閒蕩﹖
張敏儀對加山雄三有無意思,我自然不知道。那時的敏儀,是「麗的」綜藝節目編導,為拉紅星上節目,花點時間和紅星談天,是不可避免的事。但黃霑以醜男人之心度加山先生俊男人之腹,哼!此事大有內容!
也曾以此問過敏儀。
「不是!不是!沒有!沒有!」敏儀次次都微笑否認。
但美麗女人說的話,不可盡信呢!金庸小說中,早有明訓,所以,至今沒有相信張署長的辯白。
credit: 《亦舒論壇》
Sunday, 20 April 2008
Sunday, 30 March 2008
Tuesday, 18 March 2008
尾頁
我因爲看到sitemeter上有人search 張敏儀來到我的blog。
那既然如此,我就索性把圖片集合在一起。
大家找起來,方便很多了。
我。
真的。
很無聊。
又,我真的很崇拜張敏儀。
完。
多謝大家。
駐東京経済貿易代表部の張敏儀
谷本正憲石川県知事と会談する張敏儀首席代表 |
|
(左から)マイケル・ホワイトヘッド キャセイパシフィック航空日本支社長、 張首席代表、谷本知事 |
石川商工会議所連合での会談 |
|
西村徹小松市長と |
小松商工会議所の皆様と(右から3番目:加納實会頭) |
traced at:
http://www.hketotyo.gov.hk/japan/jp/english/prt_at_ishikawa/prt_ishikawa_j.html
清 談 一 點 鐘
公 共 廣 播 檢 討 , 港 台 角 色 何 去 何 從 ?
traced at:
http://www.rthk.org.hk/rthk/radio1/AnHourMore/20070526.html
18,3,2008
nb: rthk archive system only allows the online files to be downloadable for 1 year from the date of air. therefore, this link will no longer be active after the 26th of may, 2008.
駐東京経済貿易代表部の張敏儀
(左から)張敏儀首席代表、田中康夫長野県知事、加納國雄香港政府観光局日本 ・韓国地区局長(10月25日)
塚田佐長野市長を訪問
仁科恵敏長野県商工会議所連合会会長と
pic credit: http://www.hketotyo.gov.hk/
駐東京経済貿易代表部の張敏儀
井越将之大阪市助役と
大阪工業会 領木新一郎会長と
大阪商工会議所 田代和会頭と
東 アジア競技大会のウェルカム・カクテルパーティに出席。
(左から)香港スポーツ協会・オリンピック委員会 パン・チュン事務局長、
駐東京香港経済貿易代表 部 張敏儀首席代表、
香港スポーツ協会・オリンピック委員会 ティモシー・フォック会長、
香港特別行政区政府林煥光内政長官、および中国香港選手団ビク ター・フイ団長
traced at:
http://www.hketotyo.gov.hk/japan/jp/english/prt_at_osaka/prt_osaka_j.html
18,3,2008
駐東京経済貿易代表部の張敏儀
中国進出を目指す日本企業に香港のパートナーとの連携を呼びかけ
セミナーで講演する張敏儀(チュン・マン・イー)首席代表
セミナーで講演する林瑞麟(スティーブン・ラム)行政長官付報道官
聴衆からの質問に答える林瑞麟行政長官付報道官と張首席代表
traced at:
http://www.hketotyo.gov.hk/japan/jp/english/prt_at_osaka1121/prt_osaka1121_j.html
18,3,2008
香港特別行政区政府 駐東京経済貿易代表部の張敏儀(チュン・マン・イー) 首席代表は、本日(11月15日)、日本企業に対して、香港のパートナーを探し、中国市場におけるビジネスチャンスをともに探ることを検討するよう呼びかけた。
張首席代表は、すでに多くの多国籍企業が、中国における事業運営の拠点として香港を選んでいることを指摘。「例えば現在、3,200社を超える多国 籍企業が、香港を地域拠点として利用しています。これは、2000年に比べ8パーセントの増加です。日本とアメリカは、引き続きこれら企業を送りだす二大 国の地位を占めています」と、述べている。 WTO加盟により中国経済は、20年後には世界最大規模の経済に成長すると予想されており、香港は中国経済のさらなる発展において重要な役割を果たすだろう、とも語った。 「中国本土の経済は、さらに開放が進み、より透明でよりルールに基づく体制に変化しており、香港のサービス部門は、ここから生じるビジネスチャンス を掴む絶好の位置にあります。特に、流通、銀行、金融、保険、通信、観光の分野において、中国本土の市場に参入する上で、香港は非常に競争力があります」 と張首席代表は語った。 一方、行政長官付報道官の林瑞麟(スティーブン・ラム)氏は、同セミナーでの講演で、1997年以降香港において「一国二制度」が健全に機能してい ることを説明。「『一国二制度』は香港の日常の一部となってきています」と述べ、日常レベルで香港の高度の自治が十分に機能していることを指摘した。 林氏は、香港の自治権が広範におよぶものであることを指摘するとともに、基本法によれば香港は、投資保護、逃亡犯の引渡し、相互の法的支援、ビザの排除、観光、海運、文化、スポーツなどの各分野で、外国や国際組織と協定を締結できるということを説明した。 「香港は世界の50カ国以上と、100以上の双務協定を結んでいます。加えて、香港に適用される多国間条約は、200件以上もあるのです」と林氏。 ブランド香港に関して林氏は、香港をアジアの世界都市としてアピールするために「空飛ぶ龍」のイメージを用いる、と聴衆に語った。 林氏は、進歩、自由、安定、機会、質の高さといった、ブランド香港の核となる価値は、ビジネス、貿易振興、海外からの観光客の誘致において、すでに以前から香港のスタイルの一部となっていたことを指摘。 さらに林氏は、これらの価値を引用し、香港政府が現在実行中の重要施策、すなわち行政における「説明責任システム」の導入の背景にある考え方を説明した。 「われわれは、政務長官、財政長官、法務長官、その他の政策長官で構成される香港政府の上級官僚職に関して、一連の政治的任命制を導入する予定でい ます」 と林氏は述べた上で、この新しい制度は、ブランド香港の核となる価値に沿ったものであることを指摘。すなわち、香港政府は行政を強化するために 「進歩的な」イニシャティヴを取っており、永続的な公務員体系は「安定」を維持し、この香港の発展における要の時期に、重要な「機会」を捉えて、行政の 「質の高さ」をさらに改善しようとしている、と同氏は語った。 林氏は、日本の聴衆に香港の最新事情を説明し、ブランド香港を推進するために来日中で、明日(11月16日)には、東京に移動して、ビジネス界のリーダーや政治家、日本政府関係者と会見することになっている。 大阪での香港ビジネスセミナーは、駐東京香港経済貿易代表部が日本全国で行っている大規模なビジネスセミナーの一環として開催され、約400名の企業経営者や政府関係者が、セミナーおよび、その後のレセプションに出席した。 以 上 |
中大校友
張敏儀(68崇基英文)一直在中文中學接受教育,入中大卻選了英文系,因為 她喜歡英國文學。最初一、兩個月,是很辛苦的,因為同學都來自英文中學, 英文水準較高;但張校友沒有放棄,反而兼職翻譯劇本。張敏儀畢業後 投身廣播界,成為出色的電視製作人,並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可以說,都跟 這份經驗有關。
兼職翻譯 奠下成功基礎
- 自大一開始,張氏便兼職替麗的 電視(當時仍是黑白有線廣播)翻譯外國電視劇集,包括《職業特工隊》、《 天羅地網》和《無敵鐵探長》等。每逢星期六,她便去電視台看一個小時西片 ,邊看邊錄音,去完夜街後便通宵達旦地對照著劇本草稿逐句翻譯為中文,如 是者做了四年。
現在回頭看,張校友深深覺得這段日子是對她日後從事廣播業的最佳訓練。一 方面能提高她的英文水準,另方面令她對電視劇集的結構、分場、對白和畫面 等有更深入的認識和掌握 。
忘不了校園生活
- 大概沒誰想到大學時代的張敏儀如此頑皮。
67年暴動,大埔公路一段下午六時起實施宵禁。「我和同學坐在崇基門口,揚 手截停過的救護車說:我們晚了歸家,可否載一程?」其實,他們只是要到沙 田的館子吃一頓好的。
她很喜歡打橋牌,經常坐鎮飯堂玩個不亦樂乎,要勞動容啟東院長親自出馬「 捉」這班橋牌友到教堂上周會。抓了好幾次後,張敏儀便索性跑到火車站外的 碼頭去,容院長便捉也捉不著了。
「我一生人最快樂的日子,絕對是崇基四年。你可以很放縱,可以不上堂,但 一定要自己去吸收……」張敏儀說,「而且一定要寄宿!」
提起運動,張敏儀卻是水皮。每年崇基師生都爬馬鞍山,唯獨她與另一不良於 行的同學在飯堂呆坐。又有一次大家結伴從大學划艇到烏溪沙,回程時同坐一 條船的男同學卻丟了一隻船漿,天黑也上不了岸,幸有驚無險,平安歸來。
大學畢業後,張敏儀正式加入麗的電視任職助理編導,成為本地電視史上第二 位出身大學的女編導。除幕後製作外,她也曾擔任直播節目《現代青年》的主 持。
張校友從事廣播工作二十四年,除83至85年間借調新聞處出任處長外,在71至 72年間她也曾短暫離開廣播界。
轉職廣告 大開眼界
- 事緣張敏儀對電視台的工程部人員,一直未能予以工作上的配合很是不滿,多番提出亦沒 有改善。一天她終於忍不往,辭職不幹。「我很氣惱,眼淚也流出來,(在控 制室)對著咪高聨說『我不做了!』」翌日竟成為各報的「娛樂新聞」。離開 電視台後,她轉職廣告公司客戶主任。
這段才一年許的廣告工作經驗,令張擴闊了眼界。
「做電視運氣好十幾年也可以關在象 牙塔,做廣告卻絕不可以;節目收視差,可以指摘觀眾不懂欣賞,但廣告一 定要有效果,否則客戶會轉投別家,很現實。」張說。
「我現在也經常對同事說,不要只埋首本身工作,還要懂得一些巿場學的 東西。」
九四年底Uncle Ray(郭利文)七十大壽,張敏儀與他在慶祝會上合照
重返電視 作品參展海外
- 「媽咪影響我,就是這一次。」
1972年,香港電台剛成立電視部,在報章刊登招聘廣告。張母看到後便對女兒 說:不如去做政府電視台啦!張敏儀便應徵嘗試。
面試星期六那天下尠大 雨,張敏儀住在港島,交通很不方便,沒去面試。(張 :其實我十分喜歡做廣告,不是完全不鍾意。)
面試缺席,見工大忌?幾 天後,港台電視部主管親自致電張敏儀,再跟她安排約見時間,結果一見即 合。
張敏儀說,這個政府職位,應徵者必須有大學學位。七十年代,有電 視製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十分少,梁淑怡和孫郁標則已加入無耠電視,故她馬上獲聘。
張敏儀加入港台後,曾於75年3月至12月擔任 集電視劇《獅子山下》的導演,其中《日出日落》曾經參展海外。及後她升任 監製,負責節目包括《城市論壇》的前身《青年論壇》、兒童節目《快活谷》 及年青人節目《清新》等。
新春團拜,喜氣洋洋。圖為張敏儀與財政司曾蔭權(右二)及邵逸夫爵士(右一)等攝
麻雀檯上見做事風格
- 傑青來自社會不同行業,當選後自能擴闊社交圈子,張敏儀便認識了同年當選的 詹德隆(前中大出版社社長)和陳坤耀(嶺南學院校長)。原來他們三人屬同 一生肖,當選後成為好朋友,十多年來一直有來往。
「一次李鵬飛(77傑 青,現任立法局議員)笑說:你不要告訴別人曾經跟我打麻雀免得影響我的聲譽。」原來張敏儀是「死做牌」,不願「食糊」的人。 「我試過自摸十七番仍把牌打出去,因為我要食二十一番。」
打牌純粹為娛樂,毋庸過於認真,但從中卻可看到張敏儀凡事定下目標,便不輕易放棄的 做事作風。
numero 1
張敏儀簡歷 | |
1968 | 中文大學文學士(崇基英文系) 畢業後加入麗的電視任職助理編導 |
1972 | 加入香港電台電視部 |
1980 | 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
1981 | 升任香港電台台長 |
1983 | 借調新聞處,出任處長 |
1986 | 出任廣播處長至今,為擔任該職的首位華人 |
1988 | 獲選為英聯邦廣播協會主席,成為亞太區首位擔任該職的廣播機構首長及首位女性主席 |
1992 | 獲英女皇元旦授勳(ISO, JP) |
張敏儀現為亞澳協會顧問委 員、國際通訊協會會員、美亞協會會員(美國)、伸手助人協會委員及香港愛 滋病基金會顧問委員會會員。 |
18, march, 2008
首頁
她提到了張敏儀小姐。
又靚又叻,實在另我敬佩。
和吾友提起,她說亦舒有許多書裡都提到了張小姐。
那既然如此,我想,如果大家不停周圍找張小姐的資料。
不如我把我收集到的圖片,都放在一起,大家找起來也方便一些。
這個是初衷。
沒有其他任何理由。
只是個人很敬佩張小姐而已。
如果圖片/文章有出處的,我都會表明。
不能簡單粗暴地掠奪別人的知識產權嘛。
多謝。
欽此。